2)833.这一年的伊丽莎白二世,还是很年轻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是阶级矛盾,也可能是战争引导。

  沙俄的契机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契机便是德国战役,意大利的契机便是战后的阶级分化和经济转型失败。

  可是,放在英国和美国这边,却难以实现。

  并不是他们没有剥削,而是因为,他们的阶级矛盾远没有超过民族矛盾。

  他们可以因为民族矛盾,而互相猜疑或者内斗,但他们的阶级矛盾却不足以引发足以颠覆政权的斗争。

  看着这四周围的环境,玛利亚心中算是明白,为什么在这些国家里面,左翼都多半是以改良主义为主。

  但这不代表改良主义就是正确,而仅仅是合适于目前的环境而已。

  抿了一小口咖啡,玛利亚心中开始盘算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将苏联的利益扩大化。

  可能是玛利亚这思考的样子太认真,塔基亚娜用手肘拱了一下安娜。

  “你看她这样子,你猜她是不是每天都这样?”

  安娜瞥了一眼塔基亚娜,尔后又看向杯中的咖啡,无奈地耸了耸肩膀。

  “不知道,或许吧。”

  见妹妹一言不发地低着头,塔基亚娜又看向秘书艾米尔。

  “小妹妹,你跟在玛利亚身边有一段时间了,她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嗯?”艾米尔刚苦于咖啡的不好喝,一听到呼唤自己,她便抬起头,嘴角上还残留着咖啡的痕迹。

  “嗯……是的,主席她经常都这样,一言不发的就进入思考。”

  “那她这样做,不会太累吗?整天都在思考。”

  “不知道噢。”艾米尔带着崇拜的目光看向玛利亚,摇着头说道:“或许对于主席来说,这才是她的生活吧。”

  “哪有人的生活会一直这样,这不成了一块石头吗?”

  艾米尔细细琢磨一番,正想反驳塔基亚娜的话,一位工作人员突然间来到她旁边,向她说道。

  “秘书小姐,或许,车要来了。”

  “啊?”艾米尔眨了眨眼,连忙放下手中那难喝得要死的咖啡,将目光投放到工作人员所指的方向。

  虽说他们在下机的时候,确实引起了不少记者。

  但因为玛利亚的要求,再加上这些工作人员不敢再搞事,所以,在来到这家咖啡馆时,他们十分低调。

  为了引走那群记者,他们甚至安排了一队伪装人员,将记者忽悠离开。

  所以,现在的他们,确实比较安静。

  跟普通人一样。

  然而,随着一辆挂着苏联伏尔加标记的汽车到来时,立马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因为这辆伏尔加汽车实在是太复古了。

  除了复古之外,车牌标记也十分特别,从未在伦敦内出现。

  车内的驾驶员下来之后,更是引得不少人瞩目,因为这辆车的驾驶员,正是现在王室内的玛丽公主。

  这辆车的到来,把玛利亚的目光给牵引过去。

  她稍稍看了一眼,心中除了惊讶于英国人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