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章 林氏战车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愚蠢至极的指挥下大败!

  伦敦股票交易市场上的俄罗斯股票狂跌!法国资本开始撤出俄国。

  日军统帅大山岩在战后对记者表示,“号称恐怖压路机的俄罗斯陆军不过如此!”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的十年间,也就是从1894年到1904年,欧洲列强之间没有发生过战争。欧洲当时最近的战争,是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

  战争在任何时代都会带来新变化,可以说,没有哪场大规模战争在结束前未能引起武器、战术、思想方面的革新。

  如此观之,日俄战争这种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热武器的战争,势必能引起人们对军事战法和武器更新的认知。

  其他不说,至少从人性上,军事观摩团已经看到了,它居然能影响战争结果到这个程度。

  人人都在关心战果胜败,没有人关心中国百姓的死亡和遭受到的伤害,满清朝廷无能,文明世界的绅士们视而不见,中国人死伤,对他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没人在意的。

  ……

  张作霖带着几十个属下,进入了忠义军根据地,他提出到处走走看看,林重同意了,让李东给他派人领路。

  之后,林重的注意力又放到了林氏战车上,是的,他已经给武装拖拉机取名为林氏战车了。

  1915年,英国政府根据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出坦克样车。

  1916年研制成功Ⅰ型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法国和德国共制造了近万辆坦克。

  坦克一词是英文“tank”的音译,原意为贮存液体或气体的容器。参战前,为保密而取用此名,并一直沿用至后世。

  林重研究坦克当然保密的更厉害,既然是自己第一个研究出来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当然拥有冠名权,总之,坦克这个外来词绝不能用了。

  但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名字,索性以自己姓氏命名。

  托马斯等人将拖拉机拆散,研究其内部结构后,将蒸汽机换下,换上内燃机,但是,如果加装两台内燃机,内部结构就复杂多了,这也是研究项目最大的难点。

  不过,林重九月份再来的时候,托马斯等人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可能两台发动机都是主发动机,只能有一台是辅助发动机,”

  托马斯给林重介绍道,“履带式车辆的转向,是通过两侧履带的差速实现的,只要两侧履带存在速度差,坦克就往速度较慢的履带那一侧转向。

  具体操作的时候,动力从发动机输出,经过变速箱传动到两侧的主动轮,转向时就是对一侧的履带进行刹车操作,使其减速就能实现转向了……”

  “速度和动能是不是都增强了?”林重问道。

  托马斯点头,“当然,剩下就是生产了。”

  林重曾经给托马斯画了坦克的概念图,托马斯项目组交回来的是整个战车的详细设计。林氏战车是加长车体、加大车宽、加了武装防护的拖拉机。

  装75mm火炮、两挺重机枪、六个乘员。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装甲厚度为18毫米,车体前部左侧是驾驶室,有驾驶员舱门。

  其右侧为变速箱,中部为战斗室,后部是动力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至前部的变速箱。

  考虑到里边人员的透气问题,研究小组还在在炮塔侧面,设计了一个可以打开的小舱门。为防止负重轮坏掉,炮塔后侧还专门留了挂备用的轮子钩锁。

  林重大赞,这德国工程师的确牛逼,其实,人无我有,不需要整的这么精致,他起初的想法就是给拖拉机加上装甲和火炮。

  当天,德国援助的兵工厂设备被组装起来,林重让徐锡麟对接钢铁厂,帮助生产战车所需的装甲和炮塔。

  【作者题外话】:金票很感激,不一一致谢了,银票一样感激,今天发的早,诸君有票投一投,多谢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