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3章 德国人的打算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这样的两个前任,小毛奇在接受皇帝委任时候,顾虑重重,曾扪心自问,自己能否胜任这一伟大职务,能否维护先人留下的思想遗产。

  小毛奇在施利芬和老毛奇这种军事天才面前,是普通人,但要是跟那两人比,在座的都是普通人啊,所以,小毛奇非常自信果断地,对中国高层说出了跟英法开战的计划。

  这是威廉二世的意思,也是小毛奇此来的主要任务:跟中国协商战略问题,不然,仅仅力挺中国,德国海军来就行了,不需要这么大的人物出马。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帝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

  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帝国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

  一旦俄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

  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的建立,使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到1910年为止,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已经差不多维持了二十年,一战和二战的爆发,都是多年矛盾酝酿的结果。

  当尖锐的矛盾靠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不了的时候,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此时,欧洲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了,如果开战,德国势必面临英法与沙俄的夹击,既然如此,何不在亚洲先开战端?英国日本对中国开战,让威廉二世和小毛奇逮到了灵机。

  德国与中国合力,在亚洲击败英法,拿下英国的印度、缅甸殖民地,拿下法国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之后再进攻中东。

  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欧洲开战、自己腹背受敌的情况,另一方面,削弱英法两国,此消彼长,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力量。

  如果欧战同时爆发,德国承受的压力也小了很多,因为英国必然分兵到亚洲,印度是英国绝不能失去的明珠,而己方还有奥匈和奥斯曼、意大利的相助呢。

  这个想法简直太妙了,威廉二世与小毛奇一商量,于是,小毛奇来了中国。

  “总统阁下,诸位将军,让我们携手,在亚洲开启对英法的大战吧。”弗兰克翻译了小毛奇的话之后,林重等人大惊。

  半晌,林重才道,“将军,即使对日对英作战顺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依然贫穷而落后,我们承受不了长久的战争。”

  小毛奇听了,眼神中有一丝失望,不过他知道林重说的也是事实,想了想,他问道,“如果德国加大对华的军事援助,总统觉得何时能执行这一计划?”

  林重看看段祺瑞,段祺瑞道,“至少三年后。”

  小毛奇大摇其头,三年,欧战都该打起来了,如果亚洲在欧战之后开战,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