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0章 欧洲火药桶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了的,只要大家能争出个胜负,然后管你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只要能保持长期稳定就行了。

  但就是这个最低要求,也是做不到的:首先,三大地缘势力半斤八两,没有谁拥有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所以这仗停不下来;

  其次,巴尔干半岛不仅身处三大势力夹缝,而且还位于不同文明的边缘。

  无论是欧系文明的核心、西欧。西亚文明地缘核心、两河流域。还是东欧势力的核心、东欧平原,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关系都比较疏离,影响力辐射至此,已是强弩之末。

  就算占领巴尔干,也无力继续向前进取,再打出一片新的战略缓冲区,将巴尔干半岛化为相对安全的己方内地。

  要么被人打,要么作为打人的前方战略基地,或者就直接以此为战区展开搏杀,三大外部地缘势力相互间的无休止撕杀,使得巴尔干半岛永远就是一副祸乱不绝的命。

  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就是因为它的地缘政治冲突,总是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影响到全球性政治格局,为世界所瞩目。

  除了外部势力对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半岛内部的**基因,也是酿成这种长期混乱的一大原因。

  正是这种内因与外因的交织,加剧了巴尔干半岛的冲突,也对人类文明的兴衰,造成重大影响。

  巴尔干半岛长期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19世纪以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巴尔干地区的一些国家相继独立。

  由于这里主要居住着斯拉夫人,他们与俄罗斯人是同宗,而且俄国是打击、削弱土耳其的主要力量,所以,巴尔干半岛各国与俄国有着密切联系。

  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再次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20世纪初,奥匈帝国加紧染指巴尔干地区,特别是力图阻止波斯尼亚的黑塞哥维那,同塞尔维亚合并。

  1908年,奥匈帝国趁土耳其发生革命时,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两地),这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极大愤怒。

  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开始部署武装力量,俄国准备支持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奥匈也向边境集结军队,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德国出面支持奥匈。

  1909年3月21日,奥匈帝国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承认奥匈吞并波、黑两地的既成事实,否则将对塞尔维亚开战。

  俄国没有得到英法的支持,不得不暂时让步,奥匈在德国支持下实现了吞并波、黑的野心。

  土耳其在意土战争中的惨败,充分暴露了这个帝国已经腐朽不堪,大大鼓舞了500年来饱受奥斯曼帝国压迫的、巴尔干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在巴尔干地区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