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75章:华夏人最擅长的_重生1983:我把老婆宠成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在19世纪,人们将天然纤维素硝化,用樟脑作增塑剂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品种,称为赛璐珞,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塑料的历史。

  在1909年,出现了第一种用人工合成的塑料-酚醛塑料。到1920年又一种人工合成塑料-氨基塑料(苯胺甲醛塑料)诞生了。

  从40年代至今,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石油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塑料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品种上又出现了聚乙烯、聚丙烯、不饱和聚酯、氟塑料、环氧树脂、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等。

  赛璐珞传入我国是1920年,在沪海开设胜德赛珍厂,生产赛璐珞制品。

  1949年建国后,随着国产聚氯乙烯和聚烯烃等的大量投产,塑料加工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到1983年,我国约有3000个塑料加工企业。

  林大国作为华中省的一把手,他清楚的知道,塑料加工行业的发展并不等同于塑料瓶的技术成熟。

  即便是国外,也是在1973年的时候,杜邦公司的一位叫

  ielWyeth的科学家才做出了第一个PET瓶,并申请了专利。

  之后,人们把吹塑加工的塑料容器,且容量小于2L的容器称之为塑料瓶包装。

  这种瓶子质量轻、安全、便宜,而且可回收利用,被誉为一种完美的容器。

  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的吹塑技术还很落后,大量产品依然使用的是玻璃瓶包装,塑料瓶包装并未在市场上普及。

  因此,林大国听到江晓白要用塑料瓶包装的时候,满目惊讶的看着他,道:“你能做出塑料瓶来?而且价格还那么低?”

  江晓白当然不会,但原理他懂啊。

  有他的理论,加上王庆喜的技术,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把便宜的塑料瓶搞出来。

  “二伯,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塑料瓶,只是成本高的问题,不是技术难题。”

  江晓白说完,对林大国问道:“二伯,您知道我们华夏人最擅长什么吗?”

  林大国下意识的问道:“什么?”

  江晓白缓缓说道:“我们华夏人最擅长的是模仿,通过模仿我们能从中找出最关键的内容,然后创新。”

  “最多三个月,我就能搞出物美价廉的塑料瓶来。”

  林大国沉吟片刻,道:“如果你能搞出便宜的塑料瓶来,那做不做矿泉水都不重要了,塑料瓶厂同样赚钱。”

  江晓白摇了摇头:“塑料瓶厂不能放在江城这种大的城市中心来办厂,这里面涉及到污染和环保的问题。”

  林大国讶然的看着江晓白,没想到他的意识如此超前。

  说实话,即便是他,也没有过多的关注江晓白说的环保和污染问题。

  我国的环保事业起步比较迟,1973年召开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有了环保意识,然后在1979年环保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