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1章 君臣奏对(2)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叫敌对势力劈开,能将矛盾点分散,那大明就能逐步改变。

  “臣定当尽力。”

  李邦华硬着头皮道。

  “卿家,不是尽力,是必须。”

  崇祯皇帝走上前,轻拍李邦华的手臂,说道:“朕知道,想做好这些事情,难度很大,压力很大。

  可现在的大明,真的是等不起了。

  如果说卿家都要知难而退,那人人都是这般的话,大明想要中兴,想要排忧解难,无疑是难如登天啊。”

  李邦华的神情变了,看着天子坚毅的神情,坚定的态度,当即作揖道:“臣谨遵上谕!”

  “对了,卿家在离京赴任时,还要携带两份密旨。”

  崇祯皇帝弯腰搀扶起李邦华,继续说道:“是朕给福建总督方孔照,两广总督熊文灿的,他们到任以后,在地方要做的事情也不少。

  朕知道。

  朝中有司的不少人,对天津开海通商一事,那多是存有诟病和反对的。

  说什么的都有。

  但是开海通商一事,必须要坚定的走下去,这是为国库开源的良策,是减轻大明治下百姓负担的良策。”

  李邦华皱眉道:“陛下是否想过,倘若人人都见到开海通商,所带来的利益,那大明治下的土地,又靠谁去种呢?”

  大明重农抑商的思潮,其实是很严重的,像李邦华这等大臣的想法,其实还有很多。

  崇祯皇帝反问道:“那不开海通商,大明治下的土地,就能确保都有人种吗?”

  李邦华:“……”

  面对天子所问,李邦华一时无言。

  他清楚天子这般问,潜在的意思是土地兼并,是各地灾情,其实有很多事情,有很多弊政,大明统治阶层的群体,不是不清楚。

  但是清楚归清楚,能不能说,要不要说,敢不敢说,该不该说,就成了很多人所顾忌的因素。

  “朕知道在大明治下,存有很多流民,存有很多破产的百姓。”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开口道:“想妥善安置这部分群体,以确保地方秩序安定,根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

  土地,都是有主的。

  让他们种了,就会让别的群体受损。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为何不能兴办官办诸厂,叫他们集中起来,靠自己的双手,去赚取养家糊口的钱财呢?”

  李邦华沉吟片刻,皱眉道:“这件事情只怕会很难做。”

  “难做,那就慢慢做。”

  崇祯皇帝也不气恼,微笑着说道:“万事开头难,若事事都以此来搪塞,那治理大明就成了空谈。

  朕也是第一次当皇帝,也是第一次统御天下,其实有很多事情,都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的。

  朕希望卿家能牢记这一点。

  做错了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是错的事情,却顽固的坚守,我们都要勇于去披荆斩棘,这样才能叫大明越来越好。”

  了解大明的现状,让崇祯皇帝明白一点,要改变大明的意识形态,要改变大明的诸多观念,唯有将这件事情做好,那大明才有可能改变。

  想办到这一点,就要有人去做实事,他这位大明天子,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这些人撑腰。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