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第 104 章_[明朝]科学发展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是用人的时候,且不说工商之学还没有发展起来,等发展起来,那些天赋秉异的少年青年也该伤仲永了。

  杨一清没想到陛下能从杨慎拐弯到这个话题上,愣了下道:“臣……并不知道。”

  “朕有个大胆的想法。”虞璁往前坐了坐,开口道:“可以出两路试题,颁发给天下,无论性别年纪,都可以提笔作答。”

  一路试题,自然是高等数学级别的数理题,能有才能和兴趣研读透的,想必在工部也能有不少助力。

  一路策论,试题先叙述自己的实业治国论,让他们根据已有的材料撰写策论。

  现代人的种种作弊方法,在这里都没有用。

  只要自己出的题足够难,哪怕当地的豪绅发动一切法子聚众做题,都未必能得到正确答案。

  再说了,等这些人被召到京城之后,他再考一次试,露狐狸尾巴的统统都揍完屁股再滚。

  杨一清听他一五一十的说完大概的说法,面上一片惊骇:“陛下,这科举三年一次……”

  “所以朕想新立奇举。”虞璁淡定道:“科举要改,但势必得长远打算,急不来,在这期间,不如发动全国,把寒门之子也给予早升的时间。”

  他们可能并不了解工程学或者商业学,但朝廷什么人都有,什么书都有,足够供他们深造学习。

  现在的国家还没有基础的大学设定,经济基础也不足以支撑各地开设科学院和教育院,只能先想出这种招子,建立一个临时的天才少年班。

  但愿徐渭同学能感觉到自己冥冥之中的召唤,赶紧麻溜的滚到京城来。

  “皇上的意思是,将这些试卷封存后发到各乡,再统一收回京城阅卷?”杨一清愣道。

  “不错,”虞璁点头道:“数理题由工部寻人阅卷,政论阅卷交给徐阶主管,整体招纳新才之事交给杨阁老您,如何?”

  杨一清面露笑意,点头道:“如此打算,还算稳妥。”

  “国库再拨些银两发于驿站,所有通使都选京中从前光禄寺里裁下的那些人。”虞璁解释道:“朕担心有豪绅欺压民众,抢夺答案或者威压串通,所以这四处收卷交卷者,最好都是宫里出去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