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三十三章 还不如李野招人喜欢_那年花开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4章还不如李野招人喜欢

  李野说出“我说了不算”之后,就发现对面的几位电影厂领导并没有特别吃惊,而是轻轻的笑了。

  李野也淡淡的笑了。

  《烽火逃兵》虽然是李野署名的小说作品,但后面有一行注释――根据真人事迹改编,所以很多嗅觉敏锐的人,就可以猜出里面的端倪,

  比如当初的柳慕寒,就猜到这很可能是一篇大佬定制文。

  而人家电影厂这种“风向标”式的单位,某些嗅觉可一点都不比柳慕寒低。

  “李野同学,那你的意思,如果我们要拍摄《烽火逃兵》的话,还需要征求谁的同意呢?”

  【那需要征求的可多了,想想都够头疼的。】

  李野当初写稿子的时候,可没少收到几位大佬的催稿和书评,

  一部小说,怎么可能照顾的面面俱到?嫌弃这个角色太单薄了,指正那个角色华而不实.各种意见是层出不穷。

  普通读者都是大爷,何况这种特殊读者?哪一个都不好惹呀!

  不说别人,未来大舅哥正在谈的那个对象潘小瑛,就曾经替她的爷爷给李野写信催稿,还提过意见。

  在影片上映之后,还引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松动。

  但计划报上去以后,八一电影厂的负责人考虑到社会影响,并没有及时作出决定,

  甚至后来内地对果军正面抗战已经有所宣传,《人民日报》上也刊载了《台儿庄光照人间》的文章,但他们仍旧犹豫不决。

  一直到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执导拍摄过《地道战》的杨姓导演,看到了《血战台儿庄》剧本后,才打算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

  但这剧本在创作出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无人问津。

  后来到了八五年三月,还是桂省电影厂果断决定,花了3000元的高价,从那两位作者手上买下了剧本版权。

  电影厂这些人的谨慎态度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在当时电影的宣传力度太大了,在娱乐模式单一的时代,一部电影的上映,几乎可以做到“全民皆知”。

  《烽火逃兵》中的男主角胡义,是从淞沪战场上溃退下来的败兵,然后因为“爱情”做了逃兵,护送女主之一的苏青北上抵达根据地,触发了后续敌后作战的一系列剧情。

  不过这部电影的诞生,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

  这次要是拍电影,那意见还不给你一箩筐?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是风向变动的时代,也许再过一年就没问题的事情,今年就能让你进去吃点营养粗粮的。

  但是京城电影厂的肖主任却笑着说道:“李野同学你太过敏感了,我们兄弟单位已经开始拍摄一部表现果军抗战的电影,所以你这剧本过审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李野一愣,脑海中的生物硬盘快速转动,搜索出了一部电影,还有一些相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