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4章 知行合一,可为圣人_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4章知行合一,可为圣人

  摊丁入亩这件事,对于朱元璋来说是非常新奇的制度。

  毕竟大明此时,连丁银制度都没有,更不用说由丁银制度到摊丁入亩的转变。

  从徭役,到丁银,再到摊丁入亩,期间经历了将近三百年的变化,也是封建社会对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的过程。

  张异在给刘伯温讲述的时候,知道一下子提出摊丁入亩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太过超前。

  ‘

  所以他干脆将税收可能会产生的利弊,都说得清清楚楚。

  这一说,就是三百年岁月的变迁……

  刘伯温在记录这一段记录的时候,笔触是抖的,可想而知他当时的的震撼。

  人皆会受到时代的限制,像张异这种能推演出三百年变化的人,在这个时代,是异人,是妖人,也可以是神仙中人。

  “摊丁入亩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元璋指着这份笔记,询问刘伯温。

  刘基动了动嘴唇,努力组织语言。

  摊丁入亩主要针对的就是徭役,从本质上来说,是降低朝廷的税收成本和百姓的负担。

  从丁银到摊丁入亩,这其中对税收的革命,丝毫不亚于一场变法。

  刘基隐约感觉到,张异的做法,又是进一步加强了朝廷的控制力。

  想了一会后,刘基拜下:

  “陛下,臣觉得,此法乃是制世之良策,可却和陛下的本心违背……

  此法,动的是户籍制!”

  刘伯温终究是能臣,他只是听张异说了一遍,就隐约明白了张异的居心。

  朱元璋治理天下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对户籍制度的管控。

  可摊丁入亩的话,等于放松了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控制,这是对朱元璋定价的政策的否定。

  当然,张异定下这套税法的原因,朱元璋和刘伯温都明白。

  那就是针对在浙江即将进行的工商业税法改革的试点,提供基础。

  工商业需要工人,可是大明的户籍制度,每种户籍的人各司其职,不得流转。

  开工坊者,农民能不能去工厂干活,这就是个问题了。

  由此可见,那小子对于浙江这次试点改革,十分上心。

  别说刘伯温,朱元璋自己也陷入纠结之中。

  “你让那小子写一份关于摊丁入亩的详细介绍给朕,让他好好干这件事,做得好,朕不会吝啬奖励……

  此法,暂时放在一边!”

  老朱自己也要好好想想,从某种程度而言,摊丁入亩之策,正符合张异说的“劫富济贫”的思想。

  朝廷就当劫富济贫,这不是高高的道德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

  想要朝廷稳定,如何安抚民心是最重要的。

  君王,士绅,百姓这三方,总有一方需要牺牲一些利益。

  君王不可能,那士绅和百姓牺牲谁,从皇帝心中的选择来说,不言而喻。

  皇帝需要士绅阶级去帮助自己治理天下,那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