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章 十一有女献册_逐鹿· 长烟烽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时正是早春二月的早晨,天空中飘着无边丝雨,令整个柳色才黄、花蕾微蓄的晋阳城如烟似梦。

  可是坐在宽敞马车中的杨灏并没有心情欣赏这温润春雨带来的所谓诗意,尽管刚刚他在经过朝中值事房时不意听到那班士大夫们又在相约当于休沐之时,携一樽酒,吟一曲歌诗,同赏这若即若离的极早春色。

  他清清楚楚地听到其中一个带着士大夫特有的风韵雅调说道:“这三春好比女子,早春如十三四岁豆蔻年华之幼女,意态初成,半遮半掩;仲春则如十八九岁之少女,春色无边,虽欲自掩自抑,却风华绝代,难以自弃;暮春则似二十有余、花信未足的少妇,即便满园春色如何关着,也是关不住那一城风韵了。”

  另外几个立刻附和:“妙呀,妙呀,从古至今未闻如此妙解。”

  “依我说,这三春景色各有各的妙处,世人多赏花柳满城的无边风月,我却独爱这‘十三四’般的‘豆蔻之春’啊。”又有一人大得意趣的说道。

  杨灏非但没有受到他们拿女子以喻春光的感染而觉早春之美,反而默默在心里道一声“恶俗”,便带着极大的鄙薄离开了朝房。他本无暇赏什么春光,更无意于区分什么三春之别,却也并不厌恶什么早春风景,或者说在他事务繁忙的生活中,连厌恶的闲情逸致也没有。但因听了士大夫们的“妙见”后,立刻觉得这似有若无的早春也令人嫌恶起来。

  杨灏并非不读书的人,相反当年在越州,名为“观摩交游”实则是被父亲“弃置为质”的那十年,他是很用心地读了几本书的,无论经史,还是史传,他都能说出些子丑寅卯来。当然他也算不上爱读书,无非是他听闻越州牧最喜读书的年轻人而刻意为之罢了。当年他的处境尴尬,晋阳的父亲从未正眼看过他,要不也不会毫不犹豫地指定年龄尚幼的他到越州为质,无父亲那边是指望不上了。而越州牧起初虽并不注意,却因见他勤恳聪睿而另眼相看。越州牧的几个儿子当年最不喜读书,轮到习字、属文,常找他代笔。温书背诵也常常需他在旁偷偷提示指点。所以越州牧家的几个公子虽然瞧不上他,却也待他不坏,直至到了十来岁上也常常带着他吃喝嫖赌、无所不至。杨灏其实也瞧不上这些行径,然而为了自己不至于孤立,便也常常附和。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街头闲人,说他“相貌不俗,必成大器”。杨灏是不信什么江湖术士的闲言碎语的,但却顿觉他或许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终成大器。此后他步步营谋,终于成为了今天的备受父亲宠信,甚至在许多大事上被父亲依靠倚重的晋国公世子。

  他算不上讨厌读书人,却讨厌道貌岸然的读书人。比如有些从雍都来的士大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