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钱的问题_定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用上报刑部与大理寺,一向都是直接斩立决。但依旧不能完全阻止,向北辽走私钱币的举动。当初黄琼那位二哥为了大肆捞钱,向北辽与东瀛、高丽走私的物品之中,大齐的制钱占了很大比重。

  用大齐制钱向着东瀛买粗铜、银子,向高丽买粗铜,转手一卖就是五倍的利润。大齐的制钱,在东瀛足可以当国内五至七倍。也就是一贯钱购买相同的物资,足可以买到大齐境内五到七倍数量。这么一转手,又岂会不是暴利?尤其东瀛即富产铜矿,却因为技术只能炼粗铜。

  东瀛人擅长,将一件物品做到精益求精,可却无法大规模量产。所以,东瀛本国虽说也铸造制钱,可产量既无法满足需要,质量也实在不咋地。到现在,东瀛与北辽类似,干脆不再自己铸钱,全部都使用大齐的制钱。至于高丽虽说内部贸易,虽说以货易货为主,可也缺钱。

  高丽人比东瀛人,在铸钱方面更加的落后。所以干脆,每年都直接向大齐进口制钱。高丽铜产量惊人,便是百姓的碗、勺都是铜铸造的。景王当初起家,就是采取拿着制钱向二国买粗铜,回来在转卖给户部宝泉局,或是民间铜器铸造商户,这一转手就是几倍,十几倍利润。

  眼下的东瀛,因为盛产金银号称金银岛。岛上有着为数众多的金银铜矿,而且开采和纯度都要超过大齐如今同样的矿产。用来制作药的硫磺,产量和质量都远超过大齐。高丽也差不多,铜矿无论是开采还是质量都远超过大齐。控制了这两国通商,单靠铜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靠着大齐铸造的制钱,坐中间商几乎是无本的买卖。在这一点上,亏得只有朝廷的户部。很显然,当初景王的大规模走私活动,是不会向着朝廷缴纳一文钱税的。反倒是还要高价,向这位皇子购买粗铜。因为即便是这样,这些铜也比从大理国,以及国内开采的要便宜得多。

  而且质量,也要好于国内开采的。至于办这些事情的,自然不会是景王亲自出面。而景王就靠着这些手段,从东瀛与高丽换回一船船的金银,一船船的粗铜,一船船的高丽参,高丽与东瀛的特产发了横财。黄琼接手马瑞转交过来的景王产业,才知道这其中究竟有多少钱。

  单单自己这位二哥,在山东路一处秘密窖藏内,黄金就达到了三万两,都是十两一个的足锭。银子更是达到了三十万两。而这不过是,景王手中几个秘密窖藏地点之一。黄琼的那位二哥活着时,靠着走水路向高丽、东瀛、北辽走私物品,出宫不过几年,便积累了巨大财富。

  而且自己这位二哥,只看重的是金银。至于制钱那玩意,自己这位二哥是看不上的。在景王看来,这些东西都是用来做生意的。这些比制钱更加保值,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