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过_定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是十船的折扇、倭刀、倭女,高丽的清布、铜器、婢女,能从北辽换回同样的皮毛、人参、东珠。这些东西之中,换回来的铜则直接被卖给工部铸钱,以及铸造铜器使用,便是销路都不用愁。”

  “银,则被他们融化成银锭,或是用于储备,或是存到武威钱庄内。而从北辽换回的皮毛、人参、东珠,从东瀛、高丽换回来的工艺品、倭女、高丽婢女,则或是卖到京城,或是卖到江南,甚至当成礼物送到远枝宗室的郡王府。”

  “如此一倒手,不仅可以避免那些御用瓷器,在市面上大批出面引起朝廷的注意,一方面又有工部作为保底稳赚不赔。利用差价两头赚钱,可谓是一本万利。除了出海老天爷可能会带来麻烦之外,根本就不用承担任何的风险。”

  “山东路沿海良港甚多,而山东路又远离桂林郡王府的势力范围。山东路水师,也早已糜烂不堪,几乎形同于虚设。山东路又紧邻河南路,避免了南下沿途漫长路程,容易引起暴露的风险。这些人,当真是好盘算,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只是我查清了向东、向北的去处,但南下卖到那里却始终未能查出来。而且,还有一点我一直没有搞明白。此二人调任钧窑已经数年,从此二人的做派来看,他们私开瓷窑也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

  “按照他们这种做法保守的估算,一年也有上百万贯的进项。这还不算,他们私下留下的白银。这几年的进项,已经足够他们锦衣玉食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了。为何他们还要冒着掉全家脑袋的风险,继续干下去?难道他们不知道,这种事情根本就瞒不住吗?”

  “直到事发前半年,那个副都监与督造太监发生了争吵。跑去找老朽喝闷酒,酒后失言之下老朽才知道。钧窑周边的近百私窑,除了他们每人两座,工部上下大小官员合股的几座,以及工部尚书的几座之外,其余的都是太子的。”

  “这些私窑每年的进项,至少有六成都揣入了太子的腰包,他们两个都是为太子办事,替太子捞钱而已。原来老朽以为太子,不过是此二人的后台而已。到了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他们二人只是为太子办事的人,给外人看的。那些私窑背后真正的主人都是太子。

  “在得知这一切的暗中主使者,居然是太子之后,老朽也胆怯了。便想着走门路调离,好远离那个是非之地。正好朝廷抽调老朽,为快要就藩的滕王修建王府。接到圣旨后,老朽自以为脱离了险境。那里却想到,景王不知道从哪里,将此事查了一个水落石出。”

  “景王在查清楚此事后,便以老朽的名义直接将此事掀开了。太子有没有受牵连不知道,反正我们这些人都倒了大霉。钧窑三任都监掉了脑袋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