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钱、心中不慌_定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街道大小,路面都铺上了石板或是条石,并非是自己想象中的土路。内城的街道两侧,居然还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内城不仅建设的相当完备,而且与自己曾经见过的外城相比,也显得繁华异常。内城街道两侧各种店铺林立,酒楼、客栈、当铺、粮栈、绸缎店、古董店、钱庄,以及买卖各种奇珍异宝的店铺,几乎是一家连着一家。

  对于酒楼、客栈一类的店铺,黄琼自然是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于古董店,他却是兴趣不是一般的大。路过的几家古董店,黄琼一家一家的几乎都进去过。只可惜,这里面能入他眼中的东西实在不算多。

  勉强看上眼的几件青铜器,还基本上都是赝品或是高仿货。不能不说这个时代古董赝品,要比后世仿造的真实得多。至少造假者,不会像后世那样靠着看了几本古书,就在那里凭空想象造出来的。要不是后世专门就是干贩卖古董的,差一点就连黄琼都被糊弄过去。

  唯一真正看上眼的,是几幅被店家称为前唐太宗真迹的飞白书。只是虽说店家信誓旦旦的保证,这几幅字是唐太宗的真迹,上边的印玺也是唐太宗的贴身小宝。但从笔锋之中,黄琼却是依旧可以判断出这应该是唐太宗之女,晋阳公主临摹的高仿版。

  尽管不是唐太宗亲笔所书,但在书法中也算是难得的佳作。黄琼想了想,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还是将其买了下来。黄琼手头现在可谓是相当的宽松,除了出宫就府时候皇帝老子拨给内银和俸禄之外。在临出宫之前,母亲还给了他足足两万两的银票。

  虽说这个时代货币流通以制钱为主,丝织品也算是辅币。银两作为货币来说,流通并没有那么的广。毕竟中国是一个缺银的国家,银子只是作为一种高价值货币,通常在大额结算的时候才携带。

  在本朝,银两一般只作为俸禄中的俸发放。一般官员发放俸的时候,以银、钱各半结算。因为银价稳定,军队的饷银一般都以倒是普遍以银两发放,以稳定军心。至于民间流通,一向还是以制钱为主。

  就像黄琼此次出宫,他的那位皇帝老子,从内库拨银万两。他真正拿到手的现银也不过三千两,其余的都是以制钱折算后,用大车拉到他府上的。按照大齐律,银一两折算制钱两贯,每一千二百文制钱折钱一贯。七千两银子折算成制钱,足足一万四千多贯。

  当然,因为银两总体有限,在民间流通的还以制钱为主的情况之下,出门经商一类的总归还是不方便。打个比方说,一个北方商人去南方采购茶叶。需要制钱一万贯,也就是说需要一千二百万枚制造钱。

  这么一大堆的制钱,即便是用大车运也得十几大车,沿途即不方便、更不安全。而且这么一大堆的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