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三章 恶性循环_定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的家族,本身就是商贾大户,或是大地主家庭出身。这些人出来做官,也就意味着他们家名下的所有土地,无论有多少顷地,哪怕遍布几个府,都是免征钱粮的。

  只要他们活着一天,哪怕致仕了,他们家名下商铺的常例,也不会有人去收,这是满朝都知道的一个潜规则。蜀王一个表面上空壳子王爷,一串灯笼都可以让蜀中顺江而下的商船队,在沿途各个关卡一文钱不用缴纳,都可以畅通无阻。更何况,一个还在位上的官员?

  要是这天底下的各个关卡,都能秉公执法,恐怕也就没有官官相护那一说了。谁也不傻,去向在任官员名下的产业收钱,不仅是一份不是一般得罪人的差事。更何况,你收人家的税钱。人家就不会向你名下的产业,同样去收税钱?

  别人致仕,你落井下石。可人在官场,谁都早晚有致仕的那一天。谁都不希望自己对别人做的同样事情,最终落到自己身上。尤其是官职做到越高,一般名下产业也就越多。所以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没有人会去触碰这个忌讳。这样一来,仅有的那点商税也很难收上来。

  比如,眼下那位中枢门下平章事的相爷,家里面就是江南的有名大丝绸商户。家里不仅在嘉兴、平江、镇江三府,有三十多万亩的桑园、茶园,以及上好的水田,号称江南东路最大的地主。而且不算土地,家里面只是丝绸织机,就足足上万台。

  他们家的丝绸,虽说不敢与桂林郡王府争夺市场,可在江北却是大有市场。当初于明远在黄河上,扣留的商船队中贩运丝绸的船只,至少有三成以上是他家名下的。而那些打着他名义的商船队,便是那位世家子弟出身的虎牢关同知,也不敢上前去收本应该收取的常例。

  这种人哪怕是朝廷都真正的揭不开锅了,估计也不会上书去收商税的。别说朝廷开征商税,就是朝廷要将他们多余的土地征收钱粮。这些大商户、大地主出身的官员,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朝廷没钱是朝廷的事,与他们没有半点关系,反正他们谁也不指望俸禄过日子。

  但若是有人要动他家族的钱袋子,你看他们会不会跳出来反对?眼下朝廷岁入紧张,节源开流是必须的。但这个开流,要分怎么去开流。朝廷想要加赋,也只能去加那些普通百姓的税。想要向包括他们这样家庭征税,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由雪后赈灾一事引起,黄琼想到了很多。这只是一场京城的小灾,京兆府都拿不出钱粮来赈灾。这其中除了部分官员不作为之外,恐怕京兆府也是实在拿不出太多的钱粮来。窥一斑而见全貌,作为天下首善之地,几乎积累了天下近半财富的京兆府都如此。

  下面的其他州县,又该会如何?这还是小小的雪灾,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