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决之道_定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他们的头上,对于他们就没有什么影响。更何况越是大灾,他们手中的囤积粮食才越值钱不是?若是没有这种利益驱动,谁会吃饱了撑的囤积那么多的土地。民以食为天,粮食什么时候都比制钱值钱。

  如果想要遏制土地兼并势头,其实只要采用两点。一个是朝廷颁发明诏,官员与士绅家庭名下的土地,照常缴纳钱粮。第二,就是名下土地超过一定数量的,加收部分钱粮。让无论是宗室还是官绅,都失去了囤积土地的想法,这种势头便可以扭转过来。

  只可以,不仅那些口口声声所谓不与民争利,根子上却是不与自己争利的官员会坚决反对。自己那位还是很爱惜自己羽毛的皇帝老子,估计很难接受这种的观念。想想也是,几百年后那位只实行了第一点的皇帝,都被骂了一个半死。

  以自己那位皇帝老子的精明,又岂会看不明白这其中的道道?可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任凭皇帝再精明、再能干,没有钱也是没用的。就算眼下天下太平,既没有反贼作乱,也没有外敌入侵。可这养兵、赈灾、河工,还有陵庙的修缮和官员的俸禄,那一样不要钱?

  一直站在窗前良久,黄琼才搓了搓被寒风吹得有些冻僵的脸。将窗子重新关好后,返回自己的书案,只是那道原本要写奏折,却是最终还是没有动笔。他决定,还是先看看皇帝那边,与桂林郡王府交涉的情况再说。

  虽说黄琼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上书,但有一点他还真没有说错。在得知英王府拿出了大笔的粮食与冬衣,接济外城无衣无粮的流民之后。内城原本只是做做样子的各家府邸,这施粥的力度一下子大了起来。原本稀得能照出人影来的稀粥,一下子粘稠了不少。

  捐赠的冬衣数量,也一下子多了几倍。有些对朝中局势敏感一些的权贵府邸,还派人从流民区招了不少原本自家根本用不到的工。原本除了少量施粥之外,基本上无动于衷的京兆府。也行动火速起来,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从流民区招了大批人清扫城内积雪。

  也许是想要表面支持黄琼的态度,永王这次更加的大方。在听说英王府足足拿出了四千贯的粮食与冬衣之后,永王府当天就动了起来。不仅在原有一千贯的粮食和冬衣上,又足足拿出两千贯的粮食和冬衣,还组织了流民中有一些手艺的人,将外城被雪压垮的破屋修了修。

  虽说不可能修的便是太好,可至少将那些被雪压垮房顶,都修缮了一下,让那些破败的房子勉强都能住人了。这一点,倒是让黄琼有些感到意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永王居然如此的细心。只是后来黄琼才听说,这事与永王就无关,都是自己那位未来七嫂张罗的。

  原本按照永王那种懒得去琢磨的心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