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三章 没有退路_定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眼下陇右的旱情,距离彻底缓解根本远着呢。他这个时候起事,粮食问题就是一个最让他头疼的问题。从这个家伙起事之后,宁愿拿出大笔的真金白银,向范家购买粮食,也要先整训军队这一点来看,他起事明显不是为了做流寇。

  所谓恢复党项荣光,虽说是为了给自己打地盘找借口,但至少对于他来说是认真的。可他去偏偏在一个最不适合的时日起事,这就很不正常。整个陇右都缺粮,这个时候起事除了可以短时间,裹挟大量难民壮大自己声势之外,对于并不想做流寇的他来说,并不是好时机。

  要知道,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宁夏府尚且需要大量从外面购买粮食。眼下陇右旱情尚未彻底的缓解,他如果不能在短时日之内,找到大量的粮食来源,他的队伍聚的快,散的也一样不慢。无粮不聚兵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就算他要造反,也应该等到一两个月之后。

  哪怕是陇右补种的部分秋粮下来,再起事情才勉强。拓跋继迁都已经忍了这么多年,那么他还差这一两个月的时日吗?现在一想,肯定是不差的。他的野心也并未暴露,便是南镇抚司,都没有能够查出来他的一些秘密活动。也就说,远还没有到不得不反的时候。

  这个时候他提前,只能是背后有人在推动。甚至有转移朝廷视线,为山西叛军争取缓一口气的时日。黄琼这一路虽说星夜兼程,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在思考。实际上这一路过来,骑在马上黄琼脑袋一直都没有停止琢磨。但一路赶来琢磨出这个结果,让黄琼自己也有些吃惊。

  一度黄琼曾经以为,自己得出的这个结论,是自己有些多疑。毕竟如果事情的发展,真的像是自己猜想的这样,那么背后这个幕后推手,本事不是一般的大,同时还需要巨大财力才可以。能让人拎着脑袋造反,不给足好处一般人,便是拓跋继迁那种枭雄,也要掂量、掂量。

  但离长安越近,黄琼却感觉自己脑海之中,这个想法却是越强烈。离着长安越近,黄琼越觉得自己的这个判断,并非是自己多疑。只是幕后的人究竟是谁,是不是那个踪影全无的蜀王,还是另外有某个想要将水搅浑了,以方便自己摸鱼的家伙,黄琼却是一直都没有猜出来。

  而且黄琼更没有判断出,那个幕后之人搞出这么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掀起一场场的叛乱,使得朝廷为了平叛,耗尽自己的财力、物力,甚至是国力。让四大营与西京大营这二十余万,朝廷最精锐的军队,在剿灭叛乱的时候,疲于奔命到处转战,耗尽自己的元气?

  以便在不远的将来,自己发起叛乱时,创造最有利的机会?还是有其他什么目的?而黄琼自从出京兆之后,这一路上无论怎么琢磨,无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