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7章 汴州城下_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结果,然而无论是西北大漠、戈壁抑或是漠北草原,面对机动力较强的草原人或者吐蕃人想要实现包围根本就不现实。

  只不过,在中原腹地,面对战斗力比吐蕃人和草原人更强,但是机动力偏弱的叛军,郭戎却发现了一次类似长平之战或者基辅之战的机会。

  而郭戎的机会就是华夏的那条母亲河!

  所以,郭戎不惜代价,甚至以汴州这座堪称大唐经济命脉的重镇,当成了诱饵,其目的就是将借助汴州将大量的叛军引诱到大河之南。

  从而利用大河,将河北叛军在事实上分割成为河南和河北的两个部分,使之首尾不能相接,毕竟没有船,叛军就是有再多的人也无法渡河。

  为了彻底围歼渡河的叛军,郭戎所调集的不仅仅只有宣武军和长缨军,还有鲁北节度使张愔麾下以及坐镇洛阳的东都防御使李元东都防御使麾下的各三万兵马。

  四万长缨军、三万鲁北军、三万洛阳军、三万汴州守军,再加上编入部分淮西精锐之后重组的七万宣武-淮西军,这就使得郭戎手中实际的兵力达到了整整二十万。

  这一战真正的主力是自己直属的长缨军以及韩弘带领下守卫汴州的三万守军。

  鲁北军、洛阳军、宣武-淮西军虽然也在计划之内,但是为了防止被细作发现踪迹,他们并不会提前集结备战。

  这就使得他们的这一战的主要任务是封死被围困在大河以南,汴州附近河北叛军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溃逃的道路,在长缨军正面击溃叛军之后参与追歼残敌。

  全歼渡河的河北叛军之后,鲁北军、洛阳军、宣武-淮西军将跟随在长缨军之后渡河,挟持大胜之威与实力损失严重的河北叛军进行决战。

  郭戎的计划是这样的,只不过前提是叛军的数量不超过二十五万,一旦叛军的数量过多,一切就不好说了。

  毕竟,长缨军所需要应战的可不是登陆胶东的那些岛国人,作为长缨军的对手,被河北藩镇豢养的藩镇兵在在本质上仍然是募兵制之下,脱产的职业大唐军人。

  和长缨军相比这些藩镇兵在军纪、战斗欲望,战斗意志上面略显不足,在编制和后勤补给上也略逊一筹,除此之外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长缨军战兵并没有太大区别。

  从一个多月之前,长缨军和淮西军在颍州、蔡州的对战可以看出,在没有器械、火药等辅兵参战的情况下,长缨军战兵的战斗力确实优于藩镇兵,但是在短时间内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哪怕有辅兵的协助,有投石车、八牛弩参战,正面对抗四到五倍的河北叛军也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多虽然不至于落败,但是作为主力的长缨军一旦伤亡过重,后期再想要以长缨军为箭头实现平推就不现实了。

  所以对郭戎来说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