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1章 长安乱?长安不会乱!_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许吐蕃人从大散关入寇之后,劝说皇帝李纯离开长安,前往山东避难。

  长安城内的各路胡商,一方面小心翼翼的收藏自己的财货,一边开始打磨他们防身的各种兵刃,同时也漏出他们小眼睛,贼眉鼠眼的盯着任何有可能让他们兴奋的横财。

  大散关虽然是“关中四隘”之一,但是大散关的位置可不是位于边境,而是处于大唐京畿道和山南西道的分界线上。

  事实上,大散关距离剑南道和吐蕃人的边境线足有三四百里,中间间隔着剑南道、剑南北道、山南西道三道,六、七个州郡,那是妥妥的远离边关和战区的大唐腹地。

  这中间的距离和州郡也就算了,关键整个关中的西南方向山南西道、剑南道可是蜀地,那是标准的蜀道,李白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正常情况下,如果不会飞,吐蕃人能从剑南道一路打到到大散关则意味着整个西南部已经全部失守!

  吐蕃人或许能在高原行走,但是他们显然是不会飞的,从剑南道一路打到散关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虽然离奇,但是也只能是最后的真相,剑南道或者剑南北道出问题了,也只有唐人,真正的唐人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这种偷天换日的行动。

  唐人主动投降吐蕃人,成为吐蕃人的带路党和走狗……

  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宝应二年(763)吐蕃大军在带路党泾州刺史高晖的带领下,吐蕃大军直奔长安而来,一路上都不用开导航。

  先是攻陷了奉天,直逼都城长安,吓得刚刚即位不久的唐代宗李豫逃到了陕州避难。

  吐蕃在几乎没有遭遇任何阻碍的情况下顺利进入长安城以后,吐蕃人将金城公主的侄子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随后开始各种烧杀抢掠,持续了足足15天之久。

  而这十五天虽然比不上安史叛军占领长安的时间更长,但是这种不加底线,不加顾虑的烧杀掳掠给整个长安带来的巨大的灾难。

  面对困境,代宗李豫在逃亡之前,将儿子李适立为关内元帅,将郭子仪立为副元帅,代宗随后自己就跑到山里躲起来了。

  一没有兵马,二没有粮草,除了一纸副元帅的任命之后,手头就只有二十个骑兵,就郭子仪接受任务的时候的条件以及李唐半死不活的状态来看,能够夺回长安,几乎就是一个炼狱级别的任务。

  只不过,郭子仪的声名太盛,号召力实在太强,竟然在短时间内将那些四处逃窜的士兵和官员收拢,随后用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的计谋,成功的将吐蕃人逼退。

  问题是,当时大唐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一对帝国双壁的存在,而现在的大唐可没有第二个郭子仪。

  郭戎的趋势确实很好,潜力也不错,但是距离郭子仪那种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