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0章 渡辽(四)_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送走了刘霖,完成任命,基本恢复了正常状态的郭戎带着几名护卫离开所在的军帐,迈步走到了海边,望向了停泊在长山岛外围的海船。

  感受着烈烈的海风,看着在海风中摇曳的船队,郭戎是心急如焚,但是又无可奈何,大海上的事情,真的不能乱来。

  说实话,郭戎不喜欢后世某位马某,但是对于马某说的某一句话,郭戎却记忆深刻:

  这个世界上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但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

  没错,成功的原因千千万,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成功的原因,但是失败的原因却不需要那么多。

  严格说起来,郭戎并不是那种天赋型的将领,比如纵横辽东、漠北、西域,无敌战神霍去病,比如凭借3万孤军在辽东纵横,打的几十万叛军,头晕脑胀魂飞魄散李愬,比如大唐军神,站队没对过,打仗没输过,还总打神仙仗,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展现的淋漓尽致,李靖……

  相比较那些天赋秉异的存在,郭戎所依仗的是那份稳重沉稳,不骄不躁,稳扎稳打。

  虽然如今郭戎已经位高权重,几乎到达了大唐权力的巅峰,甚至能够影响整个唐帝国存在的关键人物,但是归根到底,郭戎也还只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是年轻人就会犯错误。

  这一次,汴州决战,彻底奠定了山东大局之后,郭戎不可避免的飘了。

  事实上,之前每一次打完胜仗之后郭戎也会飘,但幸运的是,往往还来不及遭遇重大的损失,或者干出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活在郭戎记忆中的那些老兵油子们,总会及时的提醒自己。

  而这一次,自己的幸运终于用完了,自己终于因为自己的飘付出了代价。

  不经意间,思绪转移到了刘霖、刘仁轨这一对晜孙和烈祖身上。

  相比较其他大唐的名臣名将,武勋文胜,刘仁轨,刘霖,这一对烈祖和晜孙的组合,对于郭戎来说意义非凡。

  曾经的郭戎天真的以为保持中立,是面对站队时候绝对正确的选择。

  然而,从刘仁轨这位大器晚成的名将以及他的子孙身上,郭戎发现中立似乎和避免站队没什么关系。

  所谓的保持中立,在某些人的眼中,也未尝不是站队的一种。

  机缘巧合之下,在特殊时期掌握了长安城实际上军权的刘仁轨中立的选择未尝就不是对于武后的纵容。

  不管刘仁轨是否是有意的,但正是刘仁轨在关键时候的中立,或者说在关键时候的不作为,才使得武后夺权成为了现实。

  至于自己,好吧,回头想想,郭戎很庆幸,因为自己从头到尾一直坚定的站在了太上皇李诵的队伍里,而没有因为太上皇的身体状况而产生过动摇。

  从表面上看,退位但是掌控朝政的太上皇、身处皇帝但是如同傀儡一般的皇帝,确实是极端对立,水火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