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2章 林宇的反击_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

  命令传出的一瞬间,从左威卫到辽东叛军似乎都停滞了一下。

  片刻的停顿之后,弓箭手放开弓弦,弩手扣动扳机,数以千计的羽箭、弩矢飞上天空,直直的飞翔了刚刚叛军所经过的那一段空地。

  确定箭矢和弩矢没有落到自己头上,早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的叛军继续向前冲锋,并且很快的撞上了顶在甬道最前端的陌刀兵。

  饶是全副武装,做好准备,这些训练不足、甲胄不全的叛军也不可能是大唐最精锐陌刀兵的对手,更何况此时此刻。

  双方碰撞的一瞬间,沉重的陌刀被重重的挥出,直接劈斩向了正在冲锋中的叛军。

  紧接着,冲在最前面的一排叛军连哀嚎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被斜次劈斩而下的陌刀劈成两截。

  紧接着是第二排,第三排……

  最前面的叛军在接受陌刀的教育,而后面的叛军则在接受弩矢和箭矢的洗礼。

  伴随着放箭的命令,所有的弓箭手和弩手根据提前的安排,齐齐的抬高射角,由羽箭和弩矢组成的箭雨如同雨点一样落在了空地之中。

  箭雨落下的一刻,哀嚎、惨叫瞬间填满了整个夜空,

  然而,还没等他们的呻吟之声传出,又是一声命令下达,伴随着命令的又是一轮箭雨。

  “啊!”

  “疼啊!”

  “救命啊!”

  “啊!啊!啊!啊!”

  ……

  惨叫、哀嚎、痛苦的呻吟、惊恐的吼叫、各种各样的声音不断传出,这声音之大甚至短时间压倒了战场上的厮杀之声,那声音之悲惨、痛苦,更是堪称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紧接着,是第三波。

  弓箭手和弩手完成了三波齐射,彻底空空了方圆十几丈的叛军之后,弓箭手和弩手的联合齐射结束。

  然而,这箭雨却并不是只有这三拨而已。

  至于为什么会仅仅三轮就结束齐射,原因也很简单,强弓和劲弩的原理、方式、续航时间截然不同。

  依靠机械构件的弩矢射程更远,威力更大,选拔上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弩兵训练起来也较为简单。

  如果弩矢足够的,劲弩的零件不会损坏,甚至可以一直射击下去。

  相比较简单、便捷的弩,弓箭手的选拔极为严苛,膀大腰圆,一身腱子肉只是入门的标准。

  他们不仅要有强大的臂力,还要具有良好的体质,反应速度快、射击目标精准。

  一个优秀的弓箭手往往需要两到三年的训练,在身体条件达标的,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也需要至少六个月的时间。

  而且哪怕最优秀的弓箭手,连续张弓搭箭射击十一或者十二次之后胳膊基本也就废了,需要足够的休息才能让胳膊恢复力量,再次开弓。

  从制造和保养的难度上,《唐六典》有云,弓之制有四:一曰长弓,二曰角弓,三曰稍弓,四曰格弓。长弓以桑柘,步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