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 新君_宋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若取药师之首,无异自损十万雄兵”,就迫得金国二太子放下屠刀,追问缘由。郭药师这才回答说“两河虚实,我尽知之,愿助太子一臂之力”。斡离不疑其言,并未深信,但也没有杀他,只是扣留军中,散播消息,言大宋燕山副守郭药师已归顺大金,企图瓦解大宋军心。

  赵佶闻讯,万念俱灰,连骂也懒得骂了,仓皇准备南逃。但哪怕在这种关头,他也没有忘记保持自己的“明君”形象,在给太子监国的诏书中标明,“此非左右大臣建明,出自朕意”。意思就是说,不是大臣逼我,我才命太子监国的,是我自己觉得用人不当,把国家弄到这个地步,心中有愧,才将权力交给储君。

  可你交倒是全交啊,太子监国只是暂时的,你还是霸着皇位没挪窝呀。朝野人心不稳,在京大臣绝大多数都在收拾行装,准备跟随皇帝南逃。李纲等人察觉到危险,决定立即行动逼迫赵佶退位。因赵佶只要还是皇帝,文武大臣跟随他南逃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如果拥立新君,谁还有借口出逃?

  给事中吴敏第一个发难,上奏请求赵佶禅位,并援引李纲的言论。可悲的是,他说动赵佶的手段必须借助这位道君皇帝崇信的怪力乱神之说:“神霄万寿宫所谓长生大帝君者,陛下是也。必有青华帝君(太子赵桓)以助之,其兆已现于此。”赵佶闻言,只是长叹数声,若有所思。后又召李纲上殿,李纲倒的确是个忠心为国的君子之臣,刺破手臂写下血书,言明利害关系,顿首叩求赵佶禅位。

  赵佶急欲南逃,无心和这帮主战派大臣纠缠,遂答应禅位。可诏书送到赵桓面前,这位储君并没有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一推二拒三接受,而是真心不想在这个时候坐上龙椅,因为他明白,一旦登上皇位,他老子留给他的,并不是一个歌舞升平,四海臣服的大帝国,而是一副烂摊子!他再三推辞,甚至因为急怒攻心而病倒。可君无戏言,九五至尊的位置你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

  宣和七年的最后一天,赵佶命人“押”来太子,正式传位于他,强行将黄袍披在他身上。可笑的是,当年赵家老祖宗赵匡胤也是被强行黄袍加身,可那是半推半就,心里暗爽。赵桓却是满腹委曲,真心推辞。现在御袍披在身上,只等正式登基,接受群臣朝贺,他便大宋第九代君王。

  文德殿上,身披黄袍的赵桓面无表情地接受着李纲等一班主战派大臣非正式的朝贺。这位二十五岁的新君,与其父一样,生得唇红牙白,风liu倜傥,翩翩佳公子,真真赵王孙。看着殿下大臣,他心乱如麻,根本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前途在哪里。

  “陛下!新君即位,当升赏群臣,大赦天下,鼓舞三军士气。臣等愿追随陛下,虽肝脑涂地,九死不悔!”李纲的形象,让人很难将他和民族英雄联系起来。如果不是一身官袍,这位不到五十岁,满面风霜,布满皱纹,须发花白的老者,看起来与农家老丈无异。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