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 118 章 结局_她是第三种绝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偷盗筹钱的母亲……

  再后来,她离开了这个行业,原以为再也不会深入接触这个领域的人和事,兜兜转转,还是找另一个穿白大褂的对象,下半辈子,还得天天在家看到医生。

  鹿饮溪又叹又笑:“可能这就是命吧。”

  这个命,她认,绝对认。

  小电动停在了家属楼下,简清跳下车来,弹了她一个脑瓜崩,没理会她的长吁短叹:“饿了,吃饭。”

  鹿饮溪揉了揉脑门:“就只想着吃,你都不关心我了。”

  过完了春节,大家陆陆续续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鹿饮溪原本定居在北京,过完年,她收拾收拾行李,搬去了上海。

  她的工作需要全国各地跑,简清性子静,除了学术交流活动,需要出国、去其他城市,其余时间,大多待在家里。

  除了自己专业上的研究,简清也开始涉猎心理学。

  尽管鹿饮溪不介意她遗忘了过去,但她放不下那个梦境。

  在大学任教的好处是,背靠无尽的学术资源,近距离接触各种权威解读。

  术业有专攻,尽管都属于医疗,可她只在本科阶段去精神心理科轮转过,学过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根本没接触过关于心理和梦境相关性的研究。

  她找了某个心理学教授的公开课看。

  “哈德曼猜想理论认为:梦境是大脑对复杂情绪进行处理的过程,梦境是一个缺乏压抑感,心理防御不足的场所,在现实不敢、不能建立的连接,在梦境中得以实现。

  在普通人看来,梦境是妄想,毫无逻辑,但实际上,梦不会凭空产生,就好比,如果你没看过一本书,梦里却出现了这本书,你绝对不会知道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当你想知道时,大脑会唤醒你。

  梦里的细节源于现实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场面、一个猜想……你看到的一切,都能成为梦的引子。

  梦能把现实的凌乱的、无逻辑的细节拼凑在一起,看似荒诞,却也合理,身处梦境的人,不会察觉到异常之处。”[1]

  简言之,梦境,由现实的细节构成。

  “心理学家们还有一个结论,动物,包括人类,在梦境中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

  美国加州理工记忆研究所曾进行一项实验,在白天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人造迷宫中,让它在迷宫中呆一整天,记录下小白鼠在不同位置的神经冲动状态,到了晚上小白鼠睡眠过程中,发现了小白鼠的神经冲动模式与白天接近,其实这是小白鼠在梦中回忆迷宫细节的过程。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人类,经常会梦见经历危机,包括战斗、被追杀、赤.身裸.体、跳下悬崖、溺水等等,其实这是一种模拟行为。

  芬兰的认知心理学家安蒂认为,在人类的REM睡眠阶段出现类似模拟逃跑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行为遗留。

  进化心理学观点是,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