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2章 庭前月(五十三)_雄兔眼迷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说与同僚,岂不是倒叫人唾一句谄媚。

  这厢让李阿牛自请为父母求个功德,成了,是张垣出谋划策,不成,那是皇帝不讲道义。皇帝心里不想成,表面却不得不成,那记恨的也是李阿牛居功自傲,他张垣不过听令行事,断无干系。

  然李阿牛全然不知里头门道,但见魏塱批的爽快,跟张垣顿生亲近之感。又请礼、择地、问吉、一摊子事儿下来,早忘了江府交代假期休满不得耽搁,早日还京的话。又或者他自觉得,耽搁十来八天的也算不得什么。

  江闳有何打算且休提,可李阿牛既是心存畏惧还乡,却又如此大张旗鼓为父母办身后事,还一纸折子递到魏塱面前,其举动绝不是恭顺谨慎之态。

  人前人后表现不一,最易让人生疑。巧的是此时京中事多,魏塱也没将心思放在李阿牛身上,大笔一挥了事。可若有个将来他位极人臣时,必然要得皇帝时不时的揣度。稍有差池,可能全盘皆输。

  而江府让他早些回京,是因为回一趟即可,再三告假,有推辞奉召之嫌。皇帝最忌臣子居功,也就是李阿牛这封折子不关朝廷事,且人不在,金銮殿上讲了没人磕头,魏塱批了就让人传走,没说与众臣听。因此江玉枫等人尚不知晓这折子存在,不然定是早寻了薛凌要带人来请。

  虽他没按时归京,江府也担忧了一阵,但黄续昼咽气,黄家要紧。官场上那一套,江府在明白不过,想是李阿牛让明县主事给拦下了,便只派了个人前往传话,叫他重阳后无论如何要返京。

  李阿牛连连应下,哄瘟神一样将江府的人哄走,他在明县过的如春秋梦好,哪需要个不相干的人来催着梦醒。

  他既应下,又是张垣时时在侧,来人不好久留,便回了江府复命。这厢李阿牛真个儿成脱绳的牛马,与张垣是热火朝天,也不忌讳李家庄子是个破落地儿了。皇帝金口一开,他祖上十八代都能自称一声“本老爷”,这还有什么好忌讳的。

  但是他不忌讳,张垣突而就犯起忌讳来了,主要是谁也没说过李常侍是从那地方出来的啊。

  这还真不能怪张垣消息不灵通,那把火大小也得是个人间惨剧,李阿牛自肚子到城镇里谋生,只说自己祖上打渔,家逢横祸,苏凔尚且不能详细知道是个什么横祸,京中旁人哪得知,知道的江府又不能迢迢给张垣递口信。

  这事儿闹的,李阿牛瞧不出张垣面色变化,身边常年跟着的人却是瞧出县老爷满脸笑意像是吃了十七八根黄连。

  不过苦归苦,事儿还是要办,张垣虽是在明县小地方当差,往来也是阅人无数。初听得慌乱之后,察言观色旁敲侧击试探些许,他基本确定,李阿牛对这里头事一无所知。

  既然如此,那就容易多了。

  就按照寻常人家办白事儿的规矩,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唯一不同的是,这李大人父母的埋骨地儿,它得找

  当年庄子上一把火,整庄人除了恰好在外办事的,其余死了十之八九。那个时间点,田里插秧的有,河里打渔的有,地里挖土的,他还是有。最后俱是一截炭,谁儿个分的清谁是谁。

  这么大事,肯定是官府来收场,运气好点的死自家,又恰有个幸存的或者亲戚听说,那能捞着单独埋了刻个名在木牌上。

  运气不好死外头,又是一家死绝,衙差也没工夫分辨谁是谁,一股脑儿丢坑里,填上点焦土就算行善。

  可不管是单独埋,还是与人死同穴.那庄子往日有多少人,如今埋的只多不少,毕竟还得算上点祖宗啥的。

  这可不就难找了去。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