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章】 科考队伍(求订阅!)_极品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ps:乡亲们周末愉快!

  萧涛等人为镜湖体系版图扩张而忙活的时候,萧风也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科考队提供必要的帮助。★

  ★

  没办法,谁叫他是第一个发现并接触滇金丝猴群的人,而且他每天都在喂养这群滇金丝猴,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因此,萧晋旭把接待科考队的人物交给了萧风,其实想来想去,整个银杏村最适合接待,也有时间接待的也就只有萧风一个人了。

  有关滇金丝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1871年,一个名叫大卫的法国人根据传闻报道了这种当时尚未科学命名的动物的存在。1890年冬季,两名法国人即索利和彼尔特在滇西北组织当地猎人捕获七只年龄性别不同的滇金丝猴,将其头骨和皮张送到巴黎博物馆。

  法国动物学家米尔恩-爱德华于1897和1898年两次对这一物种给出其科学描述,并正式命名。但从那以后,这一神秘的动物杳无音信,人们还以为它早已绝灭了呢!

  华夏科学家对滇金丝猴的研究是1960年以后开始的,当时在滇西北收集到8张滇金丝猴皮才证实了它的存在。但真正对它的实地科学考察则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次才首次获得三个完整的标本,从而揭开了滇金丝猴的神秘面纱。

  从那以后,滇金丝猴保护引起了华夏政府的高度重视。于1983年建立了第一个滇金丝猴保护区—滇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而拉开了对这一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行动序幕。

  这些行动极大地推动了滇金丝猴的保护,再加上近二十年来中国科学家前赴后继的科研努力及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其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它成为1999年春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之后,滇金丝猴的知名度急剧上升。

  不过,由于滇金丝猴是唯一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灵长类动物,极少于人类生活区域接触,因此科学界对于滇金丝猴的种群分布、生活习性以及社会习性等等状况并不太了解。

  现在国内滇金丝猴的研究大多都是建立在猴群追踪观察的基础上,极少能够近距离接触滇金丝猴群。

  因此,当银杏村出现一群数量超过100只的庞大滇金丝猴群的消息一传到中科院春城动物研究所的时候。立刻引起了中科院院士龙城的高度重视。

  在龙城的努力之下。一支由滇南林业厅、滇南大学、中科院多方力量组成的联合科考队1月11日从春城出发,前往银杏村。

  车队离开姚州市区之后,龙城还担心大雪之后山区的交通状况太过恶劣,但是他没有想到一路上畅通无阻。

  “没想到几年没来。临西县的交通条件好了许多嘛!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