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5】叔父口才_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府与[白虎山]“交流”甚多。另外,不管是朝堂议政,亦或是赈灾救急,何大将军向来唯[白虎山]马是瞻。虽说因此几次触怒汉帝刘宏,但他依然如故。

  何大将军只盼自己这几番“苦心孤诣”,能入得“小大王”的法眼。盼着有那么一天,“小大王”仙颜大悦,赐下一枚“仙宝”来。

  他也不是没想过主动讨要,但总觉得火候不足。怕一旦张口、求而不得,就没了转圜余地,继而“仙路”断绝,“长生”成为泡影。

  那就得不偿失了!

  …………

  渚水营寨,在那一抹箭光消逝后,静默良久。直到袁术絮絮叨叨的声音再次响起,才打破了这份寂静。

  袁术要“救”袁绍,不在于那丝丝缕缕、近乎于无的“兄弟情谊”,而是因为袁家人反复数次的叮嘱、乞求。

  自白虎山出时,袁术与袁胤擦肩而过、未得一见。然在出之前,其父袁逢多次快马投书,书札中着墨最多的一句就是“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厚者”。

  而来到渚水后,大兄袁遗动之以孝悌情,晓之以伦常理。大侄袁谭,则无只语片言,只凝着那双泪眼,叩再三。

  袁术无奈,只得用心规劝自家“不识时务”的庶子兄长。奈何这劝词,听得袁家老少眼皮直跳:“袁本初!你这鼠厮莫作鲰生之愚!再不磕头束手,负荆……”

  “袁郎将为天子练兵、奉旨剿贼,何错之有?反倒是贵[仙门]所行之事,与你家燕大王之言大相径庭。”

  说话的是袁绍的好友周毖。他未等袁术的“胡话”说完,就再次将方才“天子之令、大王之言”的话头提起。

  他也畏惧[仙术]之威,但确实不相信眼下“小大王出游”的白虎山,有与郎将、与朝堂正面冲突的决心。

  “为天子练兵,自然无错。剿灭山匪,本也是理所应当。但是你袁本初,不分善恶,一概剿之;罔顾民匪,悉数刑之。痛失怙恃的垂髫幼子何以生存?服役边关的无辜丈夫、支离破碎的家园,又将何去何从?”

  关羽声音沉凝,一如汹涌浪潮下的暗礁,继续道:“你[异能署]于太行山中,捕杀兽禽、不留幼仔,采挖药草、断绝根茎。尔等倒是得了一时爽快,却害得无数‘赖山中猎物草茎为食、为生’的山民们缺衣少食。若再逢一个凶年饥岁、旱涝不均的年景,不知会有多少灾民流黎,骷髅骴骨。”

  关羽出身草莽,因流落江湖的个人经历,见多了“满路哀鸿、百室流离”,对“庶民”二字深有体会,对所谓的“钟鼎之家、官宦豪族”更是深恶痛绝。

  关羽入[仙门],一是感小大王知遇之恩,二是对[仙术]有好奇之念,三就是对[仙门四规]尤其[仙佑众生]一则的认同了。

  仙佑众生,不佑而反欺凌者,当罚、当打、当杀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