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策读出来_田园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列,直言不讳地说道,他和张王两家的关系是不错,但决不能因为私交而废公。

  李隆基把话筒拿到嘴边:“张卿退下,今天的朝会不是听你们同意与否,而是让你听仔细之后照着去做,今时不同往日,凡所及之事,从朕开始,到中书令,到下面各部,只需配合,不许质疑。”

  近处的源乾曜却不干,他还是强硬地站出来,大声问道:“陛下,臣不知为何此策不先拿出来与我等商议,而后定论,非等今日一起通过不可?”

  “拿出来商量,你们得商量不长时间?你们能保证丝毫消息不透露出去?你们可清楚一旦大唐权贵提前知道这个政策的后果是什么?源卿,朕问你,你知晓不知晓我朝眼下面临的形势?”

  李隆基连续几个问话甩出来,等待源乾曜给出个答复。

  源乾曜略作沉吟,扬声道:“回陛下,我朝如今皇恩浩荡,万民同心,商通农盛,军……”

  “说点实在的,朕现在已不喜欢听别人说半天说不出任何实际东西的话,你吹捧再多,该存在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李隆基打断源乾曜的话。

  群臣包括张忠在内,都暗自叹息,觉得陛下已经被张小宝和王鹃影响的太过功利,付出必须有实际的回报,不然绝对不浪费工夫。

  源乾曜轻咳两声,换个说话的方式,道:“陛下,现在我朝国库有钱,今年国库的钱只凭预算根本花不完,由于司农寺一直在大力研究农作物,各地耕种者耕种之时也懂得灵活,并且使用化肥与农药,农作物产量是已往二倍还余。

  加上路修的好,还有铁路连通,商队组织成规模化,工部研究出来的利民小产品辅助百姓手工劳作效率增加,形势是一片大好啊。

  还有教化上面,许多百姓自发晚上跟孩子一同识字,各地学堂无数,可参天地之功,一切的一切都很好嘛。”

  “好,朕自然知道有好的方面,但天地之道,有一阴必有一阳,有一利必有一弊,朕还知道我大唐军力强盛,武器先进,士气高昂,想打谁就打谁。然,朕所问正是利中之弊。”

  李隆基说起这话的时候还是很自豪的,尤其是最近两年随工部研究出的成果多,比如农药跟化肥,还有司农寺的改良,整个国家的发展跟飞一样。

  无论哪个地方受灾都不担心,只要人没事儿就行,至于百姓损失的钱粮,直接由朝廷补上,底气十足。

  而且不像以前,受灾的地方仅仅是减免租赋调,或者是派人熬几桶粥。百姓就很感激,至少不用离开家乡死在逃荒的路上。

  现在却是受灾了,家中在官府有登记,哪怕是你家有头牛死掉,朝廷都赔你一头新的,你说你房子倒塌,好办。等灾害过去,给你修新的房子,如果是干旱。由官府给你安排到其他地方做工。绝对不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