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0章 眼珠不是亲生的_大汉大忽悠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0章眼珠不是亲生的

  ……………………………………

  高炉这个玩意吧,如果想要简单理解,可以把它想象成用汽油桶做的烤红薯的炉子。把红薯从上边一个个放进去,盖上盖儿,利用炉内热气烤熟,再拿出来。而高炉则是从上边一层矿石一层煤炭的往里边倒,完事当然也不能从上边再拿出来,都烧成铁水了,只能高炉下边开口,出渣出铁。

  想把矿石烧成铁水,需要鼓入大量空气助燃,烤红薯的炉子不旺了,能拿扇子扇一扇,但是高炉这个玩意,用扇子扇风,可能不够用。韩暨能够把手摇风扇、变速器、水轮结合起来,虽然水轮转动的慢,但是通过变速器变速,就能使风扇转的飞快,从而向高炉内持续不断的大量鼓风。这比原本的历史上,他发明的那个水排鼓风的效果可能还要好一点。

  但是,高炉内需要保持能够把矿石烧化的炉温,鼓入冷风的时候又会使炉内温度急剧下降,如此就形成了一个鼓风、升温,再鼓风,再升温的过程,不仅费工费时,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刘汉少提一句往高炉里送热风,道理并不深奥,韩暨很快也想明白了,问题是该怎么样把冷风变成热风呢?

  要知道,想要尽量少的降低高炉内的原本温度,送进去的这个热风,别说烤红薯了,烤个骆驼估计也是分分钟的事。然后,刘汉少对韩暨等技术人员进行了一场启发与忽悠相结合的新式教育,比如说,咱们在送风管道中间再盖一个热风炉,里边摆些像蜂窝一样的砖头,烧热之后,送进来的风经过蜂窝,不就加热了吗?还有高炉上边吹出来那种可以把人熏晕的毒气,其实是煤气,如果能够给高炉盖上盖子,再接个管子,把煤气收集输送过来,专门用来给风炉加热,也不用再浪费煤炭。

  头一回听说专门建炉子“烧风”的,韩暨既感到欣喜,又觉得压力山大,眉头时舒时皱,眼神时喜时忧。刘汉少可不指望他们一下子就能研究出来,只要给出一个大方向,由着他们慢慢鼓捣去吧。

  “你们这种绞盘运料的办法太落后了,人力毕竟有限,抽空回一趟洛阳,研究所里有宝贝,对你们一定会大有帮助。”

  韩暨惊喜地问:“什么宝贝?”

  “蒸汽机。”

  …………

  皮氏以北,北屈西南,有采桑津。

  顺着大河,由采桑津北上,大约十余里便是著名的壶口瀑布。

  刘汉少到达采桑津的时候,夏侯惇已经带人候在了这里,只是这位大汉国的水利部长显然也是刚到不久,连带着胸章绶带的“工作官服”都没有穿。长裤腿卷到了小腿上,衬衣袖卷到了胳膊上,小腿有泥,还没有干透,脸上有灰,被汗水冲刷出痕迹。只不过带给刘汉少震动最大的,却是夏侯惇的左眼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