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8章吐蕃之策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的名将。

  帝国军事学院留下了不少吴的兵书。

  同时,他也是无数热血男儿的偶像。

  这位在沙场上真枪杀出来的大将,有着钢铁的意志,以及雷霆般的执行力。

  枢密院的调兵函一到,吴便连夜往陇右青唐赶。

  不多时,吴领着军队已经到了青唐城门口。

  吴今年四十六岁,因常年在军中,尤其是镇守陇右,皮肤黝黑,面容粗糙。

  但却给人一种质朴、简单的感觉,他的眼神平日里看起来非常平和,并无军人的凛冽之气。

  若是脱下战甲,更像是邻家的叔叔。

  但他骑在战马上,身如渊岳峙,给人一种稳住之感。

  仿佛只要有他在,这片领地便如泰山一般稳固。

  卢云连忙收起所有的嚣张和跋扈,礼貌道:“下官参见吴帅。”

  他比吴的段位低,却也不属于一个体系,不过吴的气场太过强大,又是镇疆大将,卢云自然不自然就恭敬地行礼了。

  吴疑惑道:“卢指挥使,这是?”

  他一开口,明明声音不大,但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晰。

  在风中,他的声音有极强的穿透力。

  即便现在已经四十六,但吴依然气息洪如大钟。

  卢云便将所有记录在案的手册呈递给吴,吴翻看了一遍,眉头紧紧锁起来。

  接到调兵函,吴便知道陇右有变,所以十万火急赶回来,没想到如此之快,若是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数日之后,东京的赵桓收到密报:顺义郡王与各部首领密谋谋反,被当场抓获,正押往京师途中。

  青唐、湟州两座陇右重镇皆已有重兵把守。

  这一日,翰林学士石洵来延福宫。

  “陛下,青唐与湟州已各有小学和中学五所,共能容纳学生一万人,能够满足青唐和湟州所需。”

  “只是,许多人,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为何?”

  “因为他们认为,在家里种地和去草地牧羊,比去读书,更有用。”

  赵桓心中了然,人的行为都是根据自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来发展。

  读书确实好,但读书是长期投资,回报在将来。

  许多人家里吃饭困难,是不会考虑长期投资的。

  而且陇右因为地处边境,高原地带,要发展工业其实很难。

  那里的就业环境非常原始,条件最好的青唐城土地肥美,适合农业。

  人们自然会思考,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种田需要读书吗?

  显然不需要,他们种田只要有好的体力就可以了。

  放羊呢?

  也不需要,小孩子都能放羊。

  做官?

  吐蕃人不会认为朝廷会让吐蕃人做官。

  朝廷的确推出了六年义务教育的法规,三年小学、三年中学,是必须上的,有违反者,当判刑入狱。

  但这只是法规,大宋那么大,近两亿人口,不守法的多了去了。

  难道皇帝还要从最底层开始抓?

  这显然不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