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二十八章:议和?迟了!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才壹秒記住。笔×趣×阁www。biquge。info

  前几日身为枢密直学士的杨文广,把重新编著好的《武经总要》呈给了陆承启看。

  陆承启仔细看过后,下密旨让礼部刊印,发放到边军、禁军和皇家军校之中,作为士卒训练,了解大顺战阵兵法的主要书籍。

  见杨文广都回长安一年多了,编著完《武经总要》也无所事事,还不如趁着他尚能提得动刀枪,挂帅出征,顺便带契一下还没成长起来的未来将领。杨文广为人稳重,用兵策略极其稳妥,用在正面与交趾争锋,再适合不过。再加上杨文广是个老将了,手上战绩也不俗,可以服众。在其麾下,配多几个刺头将领,好好打磨打磨,日后才能成大器。

  有些东西,是要传承下去的。

  比如军魂,比如军人血性,比如国家血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血性,是一件悲哀的事情。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世界上,到底还是弱肉强食的世界。

  见廷下无人反对,陆承启就拍板定论了:“既然如此,朕便下旨,枢密直学士杨文广,明日便挂帅出征,领兵二十万,不破安南终不还!”

  这只是圣旨的草稿罢了,至于正稿,就要交给中书舍人刘庚拟旨了。如果负责草诏的中书舍人刘庚认为拟好的圣旨并无什么失当,或者他懒得多事,总之将诏书起草好了,也写得很漂亮,便可以进呈皇帝“御画”(签署画押),“录黄”(抄在黄纸上)行下。经中书舍人“宣行”,也就是:“授所宣奉诏旨而行之。”

  如果宣行的中书舍人认为诏书不当,他还有权拒绝“署敕行下”,即拒绝在录黄上签名,实际上就是驳回诏书。陆承启很鸡贼,因为中书舍人并非只有一个人,所以他将苏轼升了官,做了中书舍人。没想到这苏轼居然不给陆承启面子,驳回了他很多录黄(准圣旨):“所有上件录黄,臣未敢书名行下。谨录奏闻,伏候敕旨。”直让陆承启气得牙痒痒,但好歹也算是自己人,才没有很追究。

  中书舍人审过没问题了,便可签名表示通过,这叫做“书行”,再由内阁复审,最后还要到封驳司。封驳司如果认为诏书不当,也有权力封驳。但到了陆承启掌权后,封驳司哪里还敢随意封驳?这简直就是给小皇帝上眼药啊,你又不是他的心腹,还想不想在朝廷里面混了?

  幸亏这日不是苏轼当值吗,不然事情很可能又多一番波澜。

  其实苏轼这么明事理,懂大体,怎么会像那些只顾自己利益的文官一样?这也是陆承启惯着这个大文豪,不然以苏轼“耿直”的性子,做了个中书舍人几个月,几乎就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没有陆承启的“照顾”,苏轼早就像正史那样,一辈子郁郁不得志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