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7、第 167 章_进击的生活流(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窑,方便安全。

  空气飘着泥土的味道。

  青川忽然想起了自己做泥人的时候的房子,差不多的规格,只是柴火窑变成了电气窑。

  他仿佛透过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看到了流逝的曾经。

  “黄爷爷,如今这边就您和您外孙子一起住吗?”

  老爷子笑起来满脸皱纹,“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如今时代好了,也不是非得干这个才能养活家人。我不强求子女做这个,强求是强求不来的。”

  他拍拍身边这个冷淡年轻人的肩膀,“只有小宝这孩子,打小喜欢这个,他现在是京城美院雕塑系的,说不定在他手里,咱们这个老手艺还有不一样的发展。”

  原来这个没什么表情的年轻人还有小宝这么可爱的小名。

  “那您外孙子还是个高材生啊,前途不可限量。”王超夸奖道,到底是主持人,就是会说话,说得老爷子眉开眼笑。

  他们早上的任务,就是跟着老爷子认识一下制作泥塑的流程,对这个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能了解一下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每个流派的泥塑都不一样,黄爷爷家里这个,其实和当年青川学的其中一家差不多。粘性黄泥造型,晾干,烧过表面硬化,以某种特别的颜料上色,再烤一遍,就是成品了。

  出来的泥人因为胚色为黄褐色,表面粗糙有磨砂感,更像是陶制品,和陶制品又不完全一样。

  黄老爷子一路介绍,怎么把挖来的泥土制作成泥浆,然后把泥浆制作成泥块,雕塑成型,晾干,烧过,上色,再烧一遍。若是大型作品,里面还得先架木框子,裹上棉布,再上泥。

  听起来简单,从路边泥巴到成品,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青川又想起自己当年光着膀子淘泥浆的事儿了。没有机械的帮助,需要做的事情更多,要寻找合适的泥土,挖回来,打碎,过一遍粗眼筛子,水泡成泥浆,再过一遍细筛。选出来的泥浆需要经过晾晒蒸发……

  需要的时间长,赚的钱又不多,泥塑匠人越来越少,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泥塑渐渐被市场遗忘的原因。现代人被高速时代养出了急性子,他们等不到三个月。泥塑能做的,那些黏土、软陶都能做,做得还好看,且一两天就能出效果。

  泥塑在这个时代,更多的是传承的意义。除非继承者推陈出新,打破壁垒有新的发展,否则眼看着就要被抛弃在历史河流中。

  这屋子有个地方,是作品陈列室,这里也是拍摄的重点之一。

  架子上大部分都是黄老爷子的作品,大的小的,都是传统泥塑题材,像是宗教类的和传统故事类的,是最多的。还有小部分看着就不一样,融合了好几种风格的,有西方雕塑的影子,也有现代元素,据说是他外孙子的作品。

  两人的风格泾渭分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