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曾国藩第三部--黑雨_188_曾国藩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才能消除哥老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杜绝意外变故

  发生,保全湘军的大节;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本人以及整个曾氏家族和所有“功

  狗”们的富贵平安。

  曾国藩命令彭寿颐赶紧重新拟奏稿,以明确的态度、坚决的口吻向太后、皇上表示:湘

  军水陆两支人马在三个月内十成撤去九成,驻守在江宁城内城外的吉字营一个不留,全部遣

  回原籍。

  “老中堂,吉字营五万将士全部都撤掉吗?”彭寿颐发问。

  “全部都撤。”

  “老中堂,据说刘松山、张诗日治军严厉,松字营、诗字营的军纪要比其他营好些。战

  乱还没有完全平息,九帅的部属还得留一些才是。”

  曾国藩以赞许的目光望了彭寿颐一眼,慢慢地说:“折子还是按我刚才说的拟,至于吉

  字营以后如何撤留,我另有安排。”

  话一出口,他立即想到,这不又是一桩心口不一的事情吗?不过,这仅仅只是一刹那间

  的念头,转瞬间他便忘记了。

  拜折后的第二天,曾国藩将督署内参与军机赞画的幕僚们召集起来,向他们宣布立即大

  规模裁撤湘军的决定。幕僚们齐声赞同,都说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明智之举。有的说,江宁

  城军营里的官勇越闹越不像话了,不遣散,迟早会要出大乱子的。有的还拿当年川楚白莲教

  平息之后,团练相继解散的前事作例子,说明大乱平定后非经制之师只有自动消除,才能使

  朝野静谧、相安无事的道理。还有的说,当年平川楚白莲教的团练,是分散掌握在各省督抚

  手中,没有一支多达万人的大部队,而现在湘军主力有十多万,均听曾中堂一人调派,因而

  裁撤一事更显得急迫,而由此也更证明曾中堂示大公于天下的赤诚之心,将永远受到后世的

  景仰,为乱臣贼子所惧。幕僚们的称颂,使曾国藩欣慰,也使他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不过,

  幕僚们也都谈到无银子付清欠饷,将是裁军所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湘军自咸丰三年组建以来,十余年间,户部几乎没有直接拨过饷银,除个别省份协济小

  部分外,其余都由湖南一省承担。湖南素来商贾不发达,充全省岁入不及苏松间一大县,如

  何能负担十多万庞大的军队,应付十多年旷日持久的战争?

  于是湘军的军饷便常常不能及时如数发放,拖欠三五个月,支发三五成是常事。为了安

  定军心,鼓舞士气,恶劣的统领则公开煽动部下去掠夺百姓的钱物,去洗劫打下来的仓廪库

  房。

  稍有头脑的统领虽不煽动,但对部下的这些暴行也不加制止。

  这也是湘军日趋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吉字营,虽说从上到下,都得到了多少不

  等的不义之财,但名义上他们的欠饷也达四个月之久,总数近一百万两。至于其他军营,也

  有四五个月的,也有六七个月的,都比吉字营严重。幕僚们都问:这个难题如何解决?曾国

  藩请他们献计献策,帮助解决这个难题。同时又表示,不管这个难题能否解决,裁军都要坚

  定不移地进行。

  他分别给吉字大营、老湘营、果字营、霆军、正字营以及长江水师、宁国水师、太湖水

  师、淮扬水师统领们下达裁军的命令,限他们在十五天内到江宁城禀报本营裁撤步骤。又给

  李鸿章、左宗棠发出咨文,通报这个重要情况。

  几天后,城内城外的吉字营五万陆军和从大胜关到草鞋峡的长江水面上的二万水师,无

  论将官和勇丁,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裁军的事。从心情上来说,有不少人愿意早日脱下戎装,

  回籍与家人团聚。这些人中,有的是年岁大了,厌倦军旅生涯;有的是打金陵时发了大财,

  急于回家去做财东地主;也有的从军十多年,经事多了,阅历广了,对连年无休无止的战争

  的思考也逐渐深化起来,尤其是金龙殿前那场亘古未闻的自焚悲剧,更强烈地刺激了他们: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