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曾国藩第三部--黑雨 .2_228_曾国藩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行字“老中堂惠存。鉴园主人赠。”

  “他是恭王?”赵烈文颇为怀疑地问。

  “正是。”

  曾国藩重新坐到太师椅上,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赵烈文又把照片翻过去,再细细谛视

  着,说:“真是个英俊美少年。”

  隔一会,又自言自语:“美则美矣,然非尊彝重器,不足以镇压百僚。”

  曾国藩随口答道:“貌虽不厚重,聪明则过人。”

  “聪明诚然聪明,不过小智慧耳。”赵烈文将照片置于茶几上,毫无顾忌地说,“见时

  局之不得不仰仗于外,即曲为弥缝。前向与倭相相争,无转身之地,忽而又解释。这都是恭

  王聪明之处。然此则为随事称量轻重、揣度形势之才,至于己为何人,所居何地,应如何立

  志,似乎全无理会。凡人有所成就,皆志气作主,恭王身当姬旦之地,无卓然自立之心,位

  尊势极而虑不出庭户,恐不能无覆餗之虑,怕不是浅智薄慧之技所能幸免。”

  赵烈文这番议论,曾国藩在心里也有些同感,但他不忍心指责恭王,恭王毕竟有大恩于

  他,且其亦有自身的难处,不是局外人所能知道的。他避开对恭王的议论,转向另一个话

  题:“本朝君德甚厚。就拿勤政来说,事无大小,当日必办。即此一端,便可以跨越前代。

  前明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前前后后加起来,临朝之日不会超过三年。本朝历代皇帝,非重

  病不缺一天,真是前朝少有。又如大乱之后而议减征,饷竭之日而免报销。数者皆非亡国举

  动,足下以为何如?”

  “数者皆非亡国举动”一句话,使赵烈文颇觉意外,他于此窥视出曾国藩对国事蜩螗的

  忧虑不满的心理,试探着说:“大人问卑职对本朝君德的看法,请恕卑职不知天高地厚的狂

  肆。”

  “这里没有外人,你只管放心说。”曾国藩微微一笑。

  得到鼓励,赵烈文的胆子更大了,遂痛快陈词:“天道穷远难知,不敢妄对。卑职以

  为,自三代以后,论强弱不论仁暴,论形势不论德泽。比如诸葛亮辅蜀,尽忠尽力,民心拥

  护,而卒不能复已绝之炎刘;金哀宗在汴,求治颇切,而终不能抗方张之强鞑。人之所见不

  能甚远,既未可以一言而决其必昌,亦不得以一事而许其不覆。议减征,说来是仁政,但创

  自外臣,本非朝廷旨意;免报销,当然显得宽容,但饷项原就是各省自筹,无可认真,不如

  做个顺水人情。这些都是取巧的手腕。至于勤政,的确为前世所罕见,但小事以速办而见

  长,大事则往往以草率而致误。以君德卜国之盛衰,固然不错,但中兴气象,第一贵得人。

  卑职看今日中枢之地,实未有房、杜、姚、宋之辈,若仅以勤政之形式而求中兴,恐未能如

  所愿。”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