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四十八章_159_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更不用提了。这是陈克模仿21世纪的饲养场弄来的一个模式,对饲养场管理模式的理解上,双方就有近一个世纪的差距。

  所以工作自然是非常辛苦的,有了庞梓的帮忙,陈天华首先把村子周围那些盐碱或者湿洼土地所有者给聚集起来。这种地都是烂地,有这种地的人都不是穷人。因为这些地都不怎么产粮食,如果是穷人的话,这些地肯定早就出手,卖了钱买好地,或者干脆换地。

  陈天华不缺钱,由庞梓出面牵头,以一年五十两银子的租金,二百多亩连成大片的“烂地”被一次性包了下来一年半。有了地,就得有人伺候,还是庞梓出面,村里面那些缺地、无地,或者被强行夺佃的百姓被安排过来劳动。

  这个饲养场很快就成了周围十里八乡的笑柄。有人居然养蚯蚓,还专门用砖修了些操。大家都笑话陈天华这些人,光这些砖钱,养蚯蚓一辈子都赚不回来。想挖蚯蚓,直接去地里挖不就好了,何必费这么大劲呢?

  别说第一次接触这种人工饲养蚯蚓的百姓,就是只看过陈克写的书的陈天华也是心里面惴惴。但是他就是凭了对陈克的盲信,按照陈克写的书上的东西坚持下来的。直到两个多月后,初步掌握了蚯蚓繁殖规律的陈天华终于从村民手里开始开始购入第一批鸡娃、鸭娃和小猪。又过了一个月,附近村民惊恐的发现,陈天华领导的饲养场养的鸡长的极快。都是一多月的小鸡,饲养场的鸡鸭就比其他家的鸡鸭大了一半出去。

  于是自然有人来打听,得知这些鸡鸭都是以蚯蚓为食,而是几乎是以蚯蚓为每天的主食才得到的效果。知道了这个“秘诀”的村民们却只能摇头了。村民们会在雨后蚯蚓经常出没的时候抓些蚯蚓,捞些鱼虾作为鸡鸭饲料的补充。大家养过鸡鸭的都知道,这些蚯蚓和小鱼虾偶尔弄些可以,若是天天专门去弄,是极为不划算的。

  而陈天华办的饲养场,大规模的饲养蚯蚓,活蚯蚓用来养鸡鸭和猪之外,还在专门挖出来的鱼塘里面用来饲养小鱼虾。所以这些村民单独去自然环境里面捕捉非常不划算的东西,在陈天华这里通过人工饲养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实际上陈天华仅仅是把知识带到了农村,经过组织,稍微利用了一下这里的资源,就得到了极大的成果。

  在1906年,如果有人一天一个鸡蛋或者鸭蛋。五天吃一次鸡鸭鱼肉,这得是多大的门户才能做到的呢?在饲养场的贫苦百姓基本上就实现了。

  如果是普通人,能够做到这样的成绩,让百姓过上如此日子,自然会志得意满。陈天华实际上也是个普通人。他没有志得意满的原因很简单,陈克给他留下的计划书里面专门对这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论述。到了现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