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十六章 前奏(六)_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到底是不是人民的子弟兵,都是干出来的,可不是想出来的。陈主席当下要求政府和部队尽可能的拉动基础建设,没有配套的基础建设,粮食产量根本提不上去。而且没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没有全面的动员,群众也发动不起来。没有群众的支持,一切都谈不上。”

  柴庆国被说服了,他答道:“就这么做吧。”

  人民党的征兵令下达到地方上之后,应者寥寥。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捻钉。这是这时代百姓们的共同观点。人民党夺取了政权是一码事,对百姓来说,任何政权下百姓都是纳粮。能不当兵那自然是最好。

  直到土改宣传队在村里面开始宣传《兵役法》之后,河南百姓才得知军属的诸多优厚待遇。这不仅没有掀起从军热潮,反倒激化了百姓对兵役的恐惧心理。任何百姓提起官府,第一念头就是“不可信”。人民党的官府固然开始土改,1913年又是提供良种,又是只收三成税,也和百姓们讲道理,百姓们也觉得人民党说的革命道理很对,百姓的确应该过好日子。不过既然人民党的治下,百姓已经通过分到土地,种上了良种,从农业合作社买到了廉价铁农具。平日里为非作歹的那些家伙都被人民党给收拾了,这好日子已经降临到自己头上,那为何要去当兵打仗呢?

  即便是陈克对此已经有了足够的警告,河南省委的同志们面对这样的局面仍旧感到颇为棘手。

  这也不能怪河南同志们工作不努力,宣传不到位。现在是1914年,而不是历史上中国革命空前激烈的战争时期。旧农业社会远没有解体,劣绅驱逐良绅的过程还没有全面激化农村矛盾。没有抗战时期蒋光头炸开花园口,把黄河以南变成黄泛区。更没有抗战结束后五子登科,国民党大肆掠夺中国的财产导致了城市阶层的破产。也不存在国民党把美国大量援助的廉价粮食在市场上低价出售,直接导致中小地主的全面破产。河南百姓的革命需求根本没到要求彻底砸烂旧世界的程度。而且人民党的政策直接导致了群众对当前生活比较满意。参军就更不是当下河南人民党“就业”的首选。

  所以征兵令下达之后,地方上村民们还与往常一样,“动员”本地的外来户,以及“劝说”本地人口稀少的家庭子弟参军。至于大宗大族,他们根本不想自家的子弟参军。

  既然河南省委书记章瑜已经预测到了这样的情况,政府的要求很简单,所有参军的人必须是良家子,部队绝对不要地痞流氓。

  章瑜对革命的看法颇为直接,革命到底是必须的,革命理念更不可少。不过真正能够推动革命的是人民群众的仇恨。更直白的说,就是人民党组织内部对旧世界的仇恨与恐惧。如果没有到不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