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过年_古代小平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村里热热闹闹的,日子过得好的人家差不多都和杨大川家一样忙碌了一遭。芋哥儿跟杨大川也去吃了好几天的杀猪菜,去帮忙吃席的时候又跟其他人约好一起打糍粑。

  腊肉在沈阿嬷的指导下,这两天已经弄好了,杨大川家整整制了30斤腊肠,20斤腊肉,满满的挂了好几根竹篙,腊完腊肉,又要忙着准备米饼的材料。米饼,还有腊肉是过年走礼的好物事。过年走亲访友回娘家,包一筒米饼或一筒糍粑,拎一块腊肉,这礼就齐整了,讲究点的还可以搭点其他的。

  米饼有糯米的也有粳米的,糯米精贵产量低,大家做的少。芋哥儿不用回娘家,家里又没个孩子,走礼也用不着多少,就把粳米饼托给许林家的,上他们家做,做好了,匀他们几斤就够了。

  杨大川家以前也自己做过,但是后来都是买机器做的,也没人再自己做,忒麻烦!置米饼需要先把米炒熟,碾成粉,家里讲究的还会放绿豆粉,把红糖熬煮开,放冷,把碾好的米粉、绿豆粉、芝麻粉、花生碎搅拌均匀,浇上几勺猪油,放冷的红糖,揉搓抓团放在各式各样的饼模里,用瓷勺背面把饼的表面轻轻磨光,再用木棍把饼敲打出来,放进大锅里文火烤干。

  放在前世都没人吃了的米饼放在这个时代可是精贵的东西,也就是这几年日子好了,才有人做。今年大家都赚了点钱,央不住家里孩子的追要,才有几家合着做,这事儿不用出啥大力气,都是一堆媳妇子们在忙活,芋哥儿拿回来那天,杨大川吃了两个就不吃了,果然是哄孩子用的,主要就是为了吃那个甜味,大家一起做的,不舍得放料,除了甜就是硬,牙口不好的一个能嚼半天,倒是可以当干粮出门嚼用。

  打糍粑是全村活动,约在29日那天,在晒场大树底下,晒场边上搭了5个土灶,驾着大蒸笼。平山村打的是白糍,不同于米饼,家家户户不管有钱没钱,都会勒紧裤腰带买几斤糯米回来打糍粑,糍粑在这不仅意味过年,还有幸福吉祥。

  在家淘洗泡好的糯米放到蒸笼蒸熟软化,糯米饭捞出放入石舂内,用木棒捣烂成糍粑,捞出来放到盆里,趁热分成小团,再将小团放到一个竹环捻扁,每个糍粑厚约1厘米,大小一致,白白胖胖的,放到碱水能保存许久。

  白糍粑要做到有韧性,捣烂这一步就需要汉子上场了,自忖有一把子力气的,都上前舂打一番。这一天,全村凡是有闲的,都会在晒场上瞅一眼,人多了,少不得几个人聚在一起说几句,说说谁家嫁女娶媳妇了,谁家有孩子了,谁家婆媳不和了,谁家日子好过了。人人都热闹几句,凑个趣儿,说个嘴,芋哥儿一般都是高兴听着,说到他头上也不娇不恼,一时间,晒场上,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