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一章 商人的嗅觉_民国岁月19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21年12月,神州大地已进入了这一年的最后的几日,公元1922年的到来也已开始倒计时。北国已经银妆素裹,江南的气温也逐渐降到了零度,一年最后一季的冬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来到。和严寒的京城相比,西伯利亚的气温更加寒冷,东西双方的战争在寒冬来临后自然而然地停止下来,大规模的战斗已不再会发生,除小部分的骚扰和防卫外,无论是苏维埃红军还是俄罗斯帝国政府军都默契地以阵地为界限开始对峙。

  元旦过后就是春节,这是中国人一年最重要的节日。这几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百姓的日子比满清时好过了许多,尤其是国家大力发展工商得到了显著成效,人们口袋里的大洋也比往年更鼓了不少,这样的好年头,是十多年前根本就不敢想象的。而且随着发展的繁华到来,像京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显露出盛世气象。

  “哎悠!这不是九爷么?给九爷您请安了,您老可有些时日没见了,在哪发财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京城的老百姓见面打招呼不再问“吃了没”,而是开口闭口“恭喜发财”。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前四民之末的商人现在反而成了上等人,随着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驱使着许多人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事转而投入了商业中。

  这不,开口问话的这人叫那六,说起他来早年也算是个红带子,要仔细说起,甚至能和当年宫里的那位老佛爷还能论上亲。只不过那家自光绪末年就破落了,若大的一个家子除了保定的一个庄子和郊外的几十亩地外早就败得差不多了。那六的父亲死后。分到那六手上的也就几亩薄田度日。满清没了后,朝廷给宗的禄米自然也就没了,守着自己家里几大口子人,那六的日子过得叫个惨。

  这个红带子子孙无可奈何只能亲自下地耕种,还空闲时帮小舅子去街上拉黄包车赚点外块,要不然凭着几亩地根本养不活自己一大家子人。不过那六的脑子还算活络。而且当年家里兴旺的时候也见识过大场面,自前些年政府鼓励工商,号召地主把资本从土地投入实业起,那六就悄悄动了心思,琢磨起发财的道道来。

  要说那六虽文不成武不就,但魄力倒是不小。通过族里的关系七拐八弯地打听到了一些消息,又借着和金九老相识的面子,他瞒着家里一狠心把那几亩田给卖了,再找朋友借了点钱。跑到口外招了批人,干起了帮政府中转运输物资的买卖。

  说起来,那六干的这行可算是中国近代物流行业的先驱者了,虽然他起步低,可搞物流并不需要靠多大的本钱,何况口外找些人建个仓库,弄些劳力搬运并不算难,更主要的是那六看准了时机。又有金九的照顾,借着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