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7章 北海军的通牒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波,营养上去了自然就长的高。

  “英语?”海关关长打量着两米外的丁国峰,心中嘀咕了一句,不禁产生了几分鄙夷。这年月欧洲人的通用语是法语,而一个绅士不会法语那就是缺乏教育的表现。

  “很抱歉,我的英语不是很好。毕竟我们这里没什么英国人会过来。”彼得洛.格里戈里耶维奇的英语说的磕磕绊绊的,于是丁国峰也听的稀里糊涂的。

  “那么,尊敬的先生们,你们是英国人吗?”

  丁国峰这下听懂了,于是摇摇头,一字一句的回答道:“不,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人?清国?那个由鞑靼人统治的国家?彼得洛.格里戈里耶维奇心说鞑靼人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一条海船了?

  这时他身侧的那个神父突然开口道:“很高兴见到中国来的朋友,我是本地的司祭谢苗.基谢列夫斯基,我的中文名字叫谢安华。”

  擦!丁国峰心说这神父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吓人一跳啊!

  “唔......你好。你怎么会说中文?”

  “我曾作为第六届正教驻京使团的成员,在乾隆三十六年底抵达中国的首都。我在那里住了十一年,那真是一段令人怀念的日子。”谢安华的官话说的有些磕绊,毕竟他已经离开中国好几年了。

  太好了,居然有个在京城呆过的传教士,丁国峰决定不摆弄自己那半生不熟的英文了。他一盘算,眼下是乾隆五十二年,这人十六年前就去过北京城。激动之余,他鬼使神差的脱口而出:“马卡留斯神父您认识吗?”

  历史上,从1728年开始,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派驻北京的东正教使团并没有把传教当做他们的任务,而是让雅克萨之战中的沙俄俘虏后裔保持东正教信仰。他们在北京的岁月大部分都耗费在了学习汉语和满语上。这些人在回到伊尔库茨克后,有的就留在了当地传教,有的则回到了彼得堡升任主教。

  事实上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早期,中国对沙俄在在各方面影响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俄罗斯汉学的发展也由此开始。用后世俄罗斯人自己的话说,由于古代中国军事科学和政治管理上的特别发达,当时尚处于年轻的俄罗斯文明得以从中国这口“龙井”里汲取养分。

  谢安华面露喜色,说道:“你认识马卡留斯?那可太好了!我们曾经在伊尔库茨克见过一面,之后他去了乌鲁普岛传教,我已经有几年没听到他的消息了。阁下是怎么和他认识的?”

  丁国峰心说我多这句嘴干嘛啊!于是他心一横道:“马神父在我们那里做客呢,现在他是我们医院里的一名医生。”

  ”医院?”

  这两人用中文一问一答着,把海关关长晾在了一边。彼得洛.格里戈里耶维奇急忙对谢安华问道:“司祭阁下,你们在说什么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