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端和郡王_青云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爷了。有些人过得甚至比在京师还要舒坦百倍,很有些乐不思蜀的味道。

  昌宁府的端和郡王就是外放的郡王,本来他的封地是在昌宁府辖下的宁州,但这位端和郡王离京就藩的过程中,路过昌宁城,竟就此在昌宁扎了下来,死活也不走了!本来按照定例,端和郡王这种行为便是违旨,若是严格追究起来,罪名可不轻。可意外的是,这端和郡王率领一家子老少在昌宁城扎下来两年,愣是没有人告他!

  上到知府下到小吏,都揣着明白当糊涂,人家是皇家金枝,你告他?只怕偷鸡不成蚀把米啊!谁都知道启元帝对皇家子孙颇为宽宏,只要你不对他手中的权力起觊觎之心,想享清福?那就去吧!即便偶尔生活上有些这样那样的作风问题,也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告他们?告成了,处罚也是不疼不痒,多半事后还惹得人记恨,便是皇上,哪天想起来怕也会觉得你对他的亲戚有些逼迫太紧了……

  果不其然,一年之后端和郡王的事儿还是传到了启元帝耳中,传言皇上微怒,但鉴于宁州也在昌宁府治下,离着昌宁城也不算太远,便下旨斥责了一番,竟然默认了端和郡王的行为……如此一来,昌宁府上下的官吏便松了一口气,都觉得自己押对了一宝。

  从此以后,端和郡王便“名正言顺”地在昌宁城里住了下来,每日里喝酒听戏,跑马荡舟,倒很是逍遥自在。若是这样下去,多半这位端和郡王的儿子孙子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唯一的奇怪之处就在这里,端和郡王虽然自己没什么本事,整日里花天酒地地嬉玩,但对子孙却管得很严。

  这种行为看在旁人眼里或者会有些不解,身为皇家血脉,他的儿子是不能在朝中做官的,唯一的出路便是等着成人之后,被封个镇国将军什么的,吃着俸禄一直到死。这样看来,端和郡王的行为未免有些不可思议,难道他的儿子学得满腹经纶,还要上考场参加科举不成?但不管旁人如何看待,端和郡王依然故我,没有人知道他脑子里到底想的什么……

  端和郡王别看风流,可子嗣却来得晚,此时大儿子庆林年方八岁,但已经对这位父亲的威严有了很深的体会。五岁发蒙,几年的时间内,端和郡王府已经换了好些个西席,其中不乏几个在地方上颇有名气的先生。如今静安斋主在昌宁府名声鹊起,端和郡王也有耳闻,加上先前曾经想请静安斋主入府教书被拒,越发觉得这位静安斋主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于是也不计较,反而生出了把庆林送到静安斋和那些穷孩子一起读书的想法。

  身为皇家的郡王,让自己的儿子去和穷苦百姓的孩子一起,坐在草堂子里读书……这位端和郡王还真是怪异无比,你若说他亲民,他平日里马鞭子底下没少抽人;你说他花天酒地不学无术,偏偏又让儿子像准备赶考的书生一样苦读……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郡王在把儿子送到静安斋之前,还自作聪明地找了两个人来试探静安斋主的深浅,结果自然是灰头土脸地回去了。端和郡王大喜,随后立刻把儿子送去了。可静安斋主事后知道了事情缘由,心中自然有些不爽快,从那以后,竟然再也不收官家子弟了。慕名而来的官面人物自然有些不高兴,但有端和郡王罩着,轻易也无人敢生事,所以静安斋也便这样存续了下来。

  只是这般缘由,倒给今日的林武父子增添了许多麻烦。

  :。: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