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04章 重用杨嗣昌(二合一)_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杨嗣昌为了报效大明,接连不断的向皇帝陈述他关于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他提出深思熟虑,可以摆脱大明内忧外患的三大方针。

  第一便是攘外必先安内。

  匪是必须要剿的!

  第二必先足食然后才能足兵。

  第三必先保民然后才能荡尽贼寇。

  杨嗣昌的三条施政纲领,以及一系列提出来的建议,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因为他爹的缘故,收集了锤匪不少资料。

  至少贺今朝做到了保境安民,足食足兵,才能够横行西北,无人能挡。

  西北那种苦寒之地,历经天灾人祸,能有多少耕种的土地?

  能有多少可以充当士卒的人口?

  贺今朝都能依靠那些贫瘠的土地拉起一大批人马,横行京畿,甚至还能打的清军狼狈逃窜。

  大明拥有两京十三省,只要也能做到,区区锤匪算个屁啊?

  杨嗣昌也看出来贺今朝是外强中干了,他麾下的人口不足,否则为何要不远千里的从京畿附近抢掠人口呢?

  崇祯对于杨嗣昌的理论在一开始还是有些迟疑的,毕竟这是老生常谈。

  朕每年花几百万两银子,如何不足食了,不保民安民了?

  但杨嗣昌就是会说话,他向崇祯强调自己不是老生常谈,也不是重复的空话套话。

  清军二次南下所显示的外患,与正在蔓延的流寇驰骋中原的内忧。

  两者之间孰先孰后?

  这是在战略上无法回避的抉择,也是兵部尚书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否则东一锤子西一棒子,本就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明廷,根本就无力两方招架。

  别看擒获又杀了闯王高迎祥,但依旧没有让那些起义军感到害怕。

  死了高迎祥,李自成又接过了闯王的称号。

  特别是一个不曾称王的锤匪贺今朝,那更是反贼当中的大贼头。

  别看他的声势没有李张二人大,但这小子蔫坏,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所以宣大总督必须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担任,卢象升就最为稳妥。

  足可以避免锤匪再东行畅通无阻的来到京畿附近作乱,一旦贺今朝攻进京城,那整个大明的社稷都会遭到颠覆。

  不可不防!

  尽管锤匪只到达了昌平城,可崇祯自是晓得当年进皇宫杀皇帝的幕后指使就是贺今朝。

  尽管张献忠等人掘了中都皇陵,清军焚毁了天启的皇陵,可都跟贺今朝比不了。

  因为那些都是死人。

  贺今朝是想要当今天子的性命,这让崇祯如何能忍?

  以前是因为没有多少精力,底下的朝臣对于锤匪也多是睁一只闭一眼的。

  难得新任兵部尚书上来就针对锤匪。

  这让崇祯感到极为痛快!

  像杨嗣昌这种有眼光的人,自是不在少数。

  早在一年前,兵科给事中就提出来六条,劝廉须养廉,足兵宜足食,灭奴先灭寇,振食先赈灾,安民勿扰民,遴才。

  对于这六条,崇祯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