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另立中央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绝对会被亲信们劝阻。

  那到时候该不该听呢?

  听的话,自己不亲临战场,刘文秀不听军令怎么办?四川战局就不要了?上万将士的性命就弃之不顾了?可是听了军令,打赢了,涨的还是他刘文秀的声望,大西军所谓的“三将军”,岂不是离心力更强了?

  这还真不是孙可望心胸狭隘,偏偏要打压兄弟,而是当前的局势,便是这样,他还真指挥不动刘文秀,李定国手下的人马。

  毕竟,原主本身并不能完全服众,刘文秀和李定国本来就是独成一军的,而且李定国还一心遵奉永历帝。

  从目前的大局来看,如果三将军不能统一在其中某个人的手里,令行禁止,相互配合,一起用力,这场仗根本打不赢。

  本来就是以弱击强,以西南一隅拼死抵抗,再不团结一心,还各自为战的话,哪里还有什么胜利的可能?

  而原本的历史上,无论是孙可望,还是李定国,都犯了这样的错误,都不服气对方,然后刘文秀一家还在其中搅浑水,以至于孙李两个原本都离不开对方的人,一步步走向对立,抗清的局势也随之一步步恶化。

  君不见,后来李定国回军救驾,洪承畴误以为孙李两人冰释前嫌,一时心灰意冷,直接上书请辞了。

  这才是孙可望心中真正的想法——他要借着解决四川和湖南战局危机的机会,加强中央的领导,解决内部危机。

  所以,必须要去保宁,去收买军心,驯服刘文秀,拉拢夔东的大顺军余部,然后才能安心主持东面的战事,和李定国合力,用战功来整合全军。

  如果四川的四万大军,只知南府刘大将军,而不知有秦国主的话,那就算保宁之战赢了,局势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是,如果孙可望不听亲信们的劝阻,一定要去保宁的话,到时真的犯错了,又该如何呢?

  所以说,这本就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听与不听都不行。

  破局的唯一办法,就只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找个不得不去的理由,到时候若是干预失败了,再找个背锅的就行。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孙可望想要做老大,在政治上就不能有个人错误,就得有人来背锅。

  否则,别说是整合大西军内部的三股力量,吸收大顺军余部,南明军残余力量,全心全意抗清了。就是手下的亲信,到时也不一定会听话了。

  “启禀国主,东路军也是一路大胜。如今除梧州城被清军夺回,辰州城,常德府,岳阳府暂未收复以外,广西,湖南大部已经悉数兴复。”

  王尚礼自然不知道孙可望心里的想法,但是他也很清楚,仅仅依靠李定国和冯双礼两路大军,不过五六万人马,是绝对不可能击败清廷十万大军的。

  “但是,清廷十万八旗兵已经南下,以西府和冯双礼的兵力,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