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4章 工农人才_三国之重振北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土地整合,在此基础上出现村或者队为单位的分工合作。

  合理的分工合作与土地集中,进一步促进工坊、水利、畜牧的发展。反过来又让屯田的各项基础优势有所提升。

  例如水车对于单个农户来说经营极难且用不到这么多,倒是对于地主庄园来说很合适,甚至借此垄断水源盘剥佃户。以村、队为单位的集中,正好可以发展起来。

  畜牧也是一样,牛食量极大,在大河以南可以放养吃草,可是关中和并州哪有足够野草放牛吃?

  这就需要专门用一片农地,种植苜蓿、豆料或者牧草,这对于单个农户完全不行,地主庄园也就小规模养殖。

  屯田就可以突破此局面,村队单位可以超过一般地主庄园的规模,屯为单位专门发展畜牧,在学习吸纳胡人及汉人放牧好手的经验,可以做的比过去一个县还强。

  此时其他地区,能有牛驴就算是大户人家,能有一把好铁制农具算得上中农。经历大规模战乱、流亡,许多农民倒退回木石农具,就算有铁农具也多残破不堪。

  所以新西凉军相比其他区域具有绝对的经济优势,各类业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具和牲畜成为屯田标志和拳头产品。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整个并州、雍州和新设的中州,有百姓500多万,其中屯民100万,但是脱离生产的无畏军,停驻上述区域者不足2万。各地屯田吏员不脱产,屯田所在诸县脱产官吏不超10人。

  所以税收根本不需要从屯民手中拿走,平时供给但临近区域及储存,战时也是大部分给屯田军用,还是用在自己身上。

  其余凉州、益州、荆州和一小部分幽州,虽然除了无畏军还有其他附庸兵马,但主次关系已经明确。无畏军是野战精锐,屯田军是野战和政权的基干,豪强及附庸兵是补充,州郡兵最多算驻防和预备役。

  所以各地粮食处于较为稳定且基本充足的情况。

  当然,屯田发展中也遇到许多磕磕碰碰。

  比如分工合作中有人出工不出力,由于屯田有基本供给所以有人偷懒,还有一些盲目的伪科学生产行为。

  但是屯民生产水平与自身、家人的利益高度相关,为了多囤一些粮食第二年好卖、为了多搞一些炭石盔甲兵器为自己家人所用、为了能有机会晋升成为吏员或者技术人才、为了孩子能够有机会读书,当然也为了天下早日太平。

  总之有太多太多理由了。

  为什么不想分田到各个家?这样还不怎么用打仗了。

  会不会有人想放弃相对固定的配给,去追求自由自在随处搬家游荡,成为为了所谓自由而突破“人身依附”?

  有,当然有。

  会不会有人就是不想打仗,更不想当什么工程兵或者医护、后勤兵,然后等着哪一天鲜卑南下被抓走人口失踪

  请收藏:https://m.njttc.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